第78章
“所以,”张无伤叹了口气,又轻抚着自己近些年来留出的长髯,再又沉声道:“现下既要整理近年来发生的诸多大事的时间与顺序,又要将诸事尽可能地详细记录下来,且尽量通俗易懂,好让百姓了解,委实不是一件易事。”
“那老师,”刘长冶顺着天光,再是微微抬眸看了张无伤一眼,语气中也带上少许踟蹰之意,轻声说:“您近来……”
刘长冶话未说完,已是听懂身前人是在问询自己进度几何的张无伤,也望着渐渐泛起晨光的天际,扶髯以言说道:“虽未曾尽数归整,但也润色至明德十八年。”
“只是……”张无伤抿了抿唇,又将手中纸张叠放在身旁已有一指高的历经之上,接着又取过一张稍显陈旧的书页,就着天光,凝眸看去。
“明德一十七年冬,受梁宋所求,姜皇派兵入梁宋,欲以助二国复国。”
“然梁宋二国因与庄国数月鏖战,以至兵力十不足一,加之庄国又系牧国入侵一事,匆匆回转本国,未留多少兵力于梁宋,致使梁宋国境空虚,几如无人之境。”
“是以于诸国眼中,梁宋已是为板上之肉,诸国厄待分食之。”
“故纵使姜国出兵以护持梁宋复兴,但诸国为之虎狼,又怎甘愿见梁宋兴国,因此姜以入梁宋月余,梁国北境邻国,鲁国便直入梁国境内。”
“此后不久,梁宋边境其余诸国,卫、陈、赵、丰等国也齐齐入境以侵吞梁宋二国。”
“幸而……”
张无伤将纸张往回一收,侧目看了看已是天光大盛的天空,在将纸张递予刘长冶后,他便又再沉声道:“你且将这信纸内容速速誊写一份,待早朝结束,就与我一同进宫,面见陛下。”
听到张无伤的这番话,刘长冶却不似先前那般机灵锐敏,反倒是愣了愣神,待过有数息,他才是轻颤着手,接过张无伤递来的信纸,闷声问道:“这历经所录内容,皆是为本国正史,是为面向姜国万民的史书,这……弟子……”
刘长冶声音有些嘶哑,面上也泛起一抹潮红与无措之色,等过有片刻,见张无伤仍没有因他言语,而有多少表态后,他又似是想起什么。
复以言道:“弟子工笔一道学的不甚精通,怕……怕誊写字迹不够雅观,会让陛下心生不悦。”
“此事……”刘长冶嘴上不断为自己找着推拒借口,但目光却又止不住的在身前泛黄信纸上流转。
要知道为国书史,是为史官一生最高的荣誉,哪怕这份正史于当下姜国而言,极可能是为样品,最终成书很可能不是现今模样。
但有机会写下正史,哪怕是为初稿样品,于史官而言也是一份极高的荣誉。
甚至可以说是毕生所求,也不为过。
是以在初时听到姜时堰让张无伤负责书写姜朝正史时,刘长冶也曾想过自己能不能从张无伤手上,分润到一部分书写正史的机会。
毕竟,为国书正史,实在是,太为难得。
只是笔书国史,对于张无伤这种积年老吏来说,都是要极为认真与严肃对待的事情,刘长冶一尚未出师的小史官,又怎能负责上这等重要之事。
是以在见张无伤接旨后,未曾与他分说什么,又见对方连夜不休的归整史料,与润色往昔史记后,对于书写样本正史的想法,也渐渐从刘长冶心中消失。
可他也知他当下虽没有机会书写样本正史,但人会成长,能力也会成长。
加之张无伤为姜时堰身前红人,他又为张无伤手下唯一弟子,一旦此次样本正史书写得好,在往后日子里,姜时堰一定还会让张无伤负责这一方面工作。
到时候他也未尝不能实现自己心中所愿,一书正史。
所以打着有事,弟子服其劳,实则是想着学习张无伤书史经验,好为往后书史打下坚实基础的想法。
哪怕张无伤已为刘长冶放有假期,任刘长冶去留,可刘长冶也没有选择离开,而是留在张无伤身边,一边学习如何书史,一边帮对方解决繁琐小事。
如此过有数日,在刘长冶以为张无伤要不找其他史官,仅自己一人书写完正史时。
对方却又意外地,让他来负责一部分的正史誊写工作!!
这对于刘长冶来说,无不亚于他身着破烂袄服在寒冬霜风之中行走,面前突然来一好心人,既带他入住豪宅,洗温浴,还白送他千两黄金一般。
也正是因这事太过突然,太过令人惊诧,导致刘长冶虽内心早已激荡不已,但面上却呈现出一副错愕之色,好似在问张无伤是不是脑子不太清醒,说错了话。
而对于刘长冶这一表现,张无伤却没有多做回应,身前人近些时日来的所作所为,他皆看在眼中。
且他也知道,对方也想书写正史,也希冀自己所写内容,为天下万民传唱。
但正史的重要性实在太高,哪怕当下所书是为样品,哪怕张无伤极为信任刘长冶,也明白对方不会出现问题,但他还是没敢让对方出手书写正史。
“那老师,”刘长冶顺着天光,再是微微抬眸看了张无伤一眼,语气中也带上少许踟蹰之意,轻声说:“您近来……”
刘长冶话未说完,已是听懂身前人是在问询自己进度几何的张无伤,也望着渐渐泛起晨光的天际,扶髯以言说道:“虽未曾尽数归整,但也润色至明德十八年。”
“只是……”张无伤抿了抿唇,又将手中纸张叠放在身旁已有一指高的历经之上,接着又取过一张稍显陈旧的书页,就着天光,凝眸看去。
“明德一十七年冬,受梁宋所求,姜皇派兵入梁宋,欲以助二国复国。”
“然梁宋二国因与庄国数月鏖战,以至兵力十不足一,加之庄国又系牧国入侵一事,匆匆回转本国,未留多少兵力于梁宋,致使梁宋国境空虚,几如无人之境。”
“是以于诸国眼中,梁宋已是为板上之肉,诸国厄待分食之。”
“故纵使姜国出兵以护持梁宋复兴,但诸国为之虎狼,又怎甘愿见梁宋兴国,因此姜以入梁宋月余,梁国北境邻国,鲁国便直入梁国境内。”
“此后不久,梁宋边境其余诸国,卫、陈、赵、丰等国也齐齐入境以侵吞梁宋二国。”
“幸而……”
张无伤将纸张往回一收,侧目看了看已是天光大盛的天空,在将纸张递予刘长冶后,他便又再沉声道:“你且将这信纸内容速速誊写一份,待早朝结束,就与我一同进宫,面见陛下。”
听到张无伤的这番话,刘长冶却不似先前那般机灵锐敏,反倒是愣了愣神,待过有数息,他才是轻颤着手,接过张无伤递来的信纸,闷声问道:“这历经所录内容,皆是为本国正史,是为面向姜国万民的史书,这……弟子……”
刘长冶声音有些嘶哑,面上也泛起一抹潮红与无措之色,等过有片刻,见张无伤仍没有因他言语,而有多少表态后,他又似是想起什么。
复以言道:“弟子工笔一道学的不甚精通,怕……怕誊写字迹不够雅观,会让陛下心生不悦。”
“此事……”刘长冶嘴上不断为自己找着推拒借口,但目光却又止不住的在身前泛黄信纸上流转。
要知道为国书史,是为史官一生最高的荣誉,哪怕这份正史于当下姜国而言,极可能是为样品,最终成书很可能不是现今模样。
但有机会写下正史,哪怕是为初稿样品,于史官而言也是一份极高的荣誉。
甚至可以说是毕生所求,也不为过。
是以在初时听到姜时堰让张无伤负责书写姜朝正史时,刘长冶也曾想过自己能不能从张无伤手上,分润到一部分书写正史的机会。
毕竟,为国书正史,实在是,太为难得。
只是笔书国史,对于张无伤这种积年老吏来说,都是要极为认真与严肃对待的事情,刘长冶一尚未出师的小史官,又怎能负责上这等重要之事。
是以在见张无伤接旨后,未曾与他分说什么,又见对方连夜不休的归整史料,与润色往昔史记后,对于书写样本正史的想法,也渐渐从刘长冶心中消失。
可他也知他当下虽没有机会书写样本正史,但人会成长,能力也会成长。
加之张无伤为姜时堰身前红人,他又为张无伤手下唯一弟子,一旦此次样本正史书写得好,在往后日子里,姜时堰一定还会让张无伤负责这一方面工作。
到时候他也未尝不能实现自己心中所愿,一书正史。
所以打着有事,弟子服其劳,实则是想着学习张无伤书史经验,好为往后书史打下坚实基础的想法。
哪怕张无伤已为刘长冶放有假期,任刘长冶去留,可刘长冶也没有选择离开,而是留在张无伤身边,一边学习如何书史,一边帮对方解决繁琐小事。
如此过有数日,在刘长冶以为张无伤要不找其他史官,仅自己一人书写完正史时。
对方却又意外地,让他来负责一部分的正史誊写工作!!
这对于刘长冶来说,无不亚于他身着破烂袄服在寒冬霜风之中行走,面前突然来一好心人,既带他入住豪宅,洗温浴,还白送他千两黄金一般。
也正是因这事太过突然,太过令人惊诧,导致刘长冶虽内心早已激荡不已,但面上却呈现出一副错愕之色,好似在问张无伤是不是脑子不太清醒,说错了话。
而对于刘长冶这一表现,张无伤却没有多做回应,身前人近些时日来的所作所为,他皆看在眼中。
且他也知道,对方也想书写正史,也希冀自己所写内容,为天下万民传唱。
但正史的重要性实在太高,哪怕当下所书是为样品,哪怕张无伤极为信任刘长冶,也明白对方不会出现问题,但他还是没敢让对方出手书写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