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现在从眼前这个英国人口中得知了钱德拉·鲍斯的死因,尼赫鲁心中颇为复杂。
  一方面尼赫鲁心中未免有些悲伤,另外一个方面则是庆幸,钱德拉·鲍斯的下场,也表明自己的主张才是正确的。
  至于眼前这个英国人从国大党进入会议室,就开始摆出强硬态度,一直到提及钱德拉·鲍斯的死亡,尼赫鲁认为无非就是在逼迫自己让步。
  从布鲁塞尔会议之后,英法联合欧洲殖民国家,抱团重返亚洲,荷兰海军炮击雅加达,法国军队从南越登陆,英法施压逼迫泰国割让克拉地峡。
  以及葡萄牙增兵果阿,西班牙组建远东派遣军,种种迹象表明这一次欧洲人是抱团来的,消除了彼此之间的所有隔阂,把所有的力量都放在镇压殖民地的行动当中。
  而提及钱德拉·鲍斯被日本人摔死,则是隐晦的指出,一些殖民地反抗组织指望的轴心国已经覆灭了,不但覆灭了,为了逃避惩罚主动干掉了从前支持的武装力量领袖。
  钱德拉·鲍斯指望的日本人尚且能够被日本人干掉,作为平息同盟国怒火的牺牲品。
  现在欧洲帝国主义国家抱团回来的时候,国大党还以为是战争时期么?可以威胁英国?
  艾伦威尔逊都没有想到尼赫鲁一声不吭脑补出来这么多问题,他其实就是很直白的威胁一下尼赫鲁,没想到这些政治家这么多弯弯绕,自己把自己绕进去了。
  气氛虽然有些尴尬,事情还是要谈的,威胁完了之后,艾伦威尔逊也表示,目前的情况就是如此的直白,一方面大英帝国和印度可以双赢,一方面也可以双输,这取决于国大党的抉择。
  一旦大建开始,英属印度的需求将会带动英国本土的复苏,这就是双赢局面。
  如果国大党再来那一套什么非暴力不合作,大英帝国就去找穆盟谈谈了,英属印度不只有国大党一个全国性政党。
  而且从利益关系来说,穆盟执行起来说不定会更加的卖力,大孟加拉地区本身半数以上就是和平教徒,群众基础还是很好的。
  和平教徒只有英属印度人口的四分之一,但只要这四分之一跟着英国走,同样可以让大建计划推行,最后艾伦威尔逊不咸不淡的道,“谁让在这一块土地上,人力是最不值钱的东西呢,可能这就是人生吧。”
  这?国大党的谈判代表互相看了一眼,必须承认艾伦威尔逊说的没错,在英属印度人力是最不缺乏的东西,就算是和平教徒,同样能够动员起来支撑大建的人力。
  现在毕竟不是一战之后的环境了,当时阿里真纳和国大党保持着亲密的关系,一起反抗英国殖民者的统治,可是自从三十年代穆盟和国大党分道扬镳之后,双方的关系越发紧张。已经不可能像是一战结束之后那样团结在一起了。
  穆盟就是国大党的软肋,尼赫鲁同样也知道这一点,慢吞吞的开口反问道,“我想伦敦方面应该知道,国大党才是最具实力代表印度的党派。”
  “这取决于国大党是否愿意配合,伦敦政府对此持开放态度。”艾伦威尔逊又上演了国粹变脸,口气也变得缓和道,“现在我们可以谈谈双赢的问题了吗?大英帝国摆脱战争带来的负面影响,印度也可以成为一个强大的实体。这并不是多么难以考虑的行情吧?”
  “不要因为所谓的民族情感,拒绝这样一份好意,这可是涉及到六百万,加尔各答老工业区的振兴计划,想想吧,六百万人的吃饭问题,他们的未来都取决于国大党现在的态度,六百万人的背后是多少家庭,这些家庭又有多少人呢?”
  如果调查报告正确的话,整个大孟加拉确实是有六百万产业工人存在。就是不知道这个工人的含金量怎么样了?
  但不管怎么说,一九四五年的英属印度确实比民族领袖常公领导下的国家强很多,简直就不在一个次元上。可以这么说,清末那点工业,军阀都能利用上,换成炮党全成了废铁。
  常公控制的大半个国家,八年时间生产的武器,不如阎老西一个内陆省,这谁敢相信。常公应该在一些话题上和甘地很有共同语言,比如说把整个国家变成一个大农村。
  不过尼赫鲁可不是甘地,翻阅着大建计划还在考虑当中,看了一眼身边的助手,助手会意开口问道,“我们认为这对整个印度是好事,但需要详细的说明。”
  “没有问题。”艾伦威尔逊温和的答应下来,叫总督府秘书把专业人士叫进来,他在这件事的专业性还有所欠缺,正好补补课。
  很快就开始进入了振兴加尔各答老工业区的谈判当中了,关于振兴老工业区的意义。
  首先要考虑到恒河三角洲对整个英属印度的意义,恒河作为英属印度的母亲河,承载了次大陆上百分之八十的人口,恒河三角洲作为恒河的大河口,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恒河三角洲是冲击平原,当地人口密集发展潜力巨大,在英属印度的整个比重当中,占据了非常大的份额,如果加强这种优势,甚至可以带动整个恒河流域的经济发展。
  加尔各答工业区是英属印度的工业摇篮,资源、产业、人才、基础设施等支撑能力较强,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条件优越,沿边沿海优势明显,是经济的重要增长,在发展全局中举足轻重,在英属印度的建设中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