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难道说,前几天夜里的异象并非凶兆,而是吉兆?
大汉天命未绝,还有中兴的希望?
他沉吟片刻,让侍从留下,通知即将到来的诸门司马稍候,自己向光禄勋的营地走去。
两个大营离得很近,他很快就找到了光禄勋邓泉。
邓泉正在安排部下演练事宜,看到士孙瑞进来,他苦笑道:“君荣,我猜你也该来了。”
士孙瑞也不客气。同为九卿,又是多年的同僚,他和邓泉是老朋友了。
“伯渊,究竟是怎么回事,虎贲、羽林居然开始操练了?”
邓泉摇摇头,把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最后提醒士孙瑞做好准备。天子能从他和伏完的营中挑选精锐,自然不会漏掉士孙瑞麾下的卫士。
士孙瑞点点头。这一点不用邓泉提醒,他也知道。
“伯渊,听说前几天兴义将军杨奉来见过陛下?”
邓泉皱起了眉头,抚着胡须,用力地点点头。“君荣,有句话,我憋在心里很久了。”
“什么话?”
“陛下……像是换了个人。”
“住口!”士孙瑞沉下脸,警惕地看看四周。“伯渊,如此荒唐之言,也是你该说的?”
邓泉叹了一口气。“君荣,我也是从小读书,久历仕宦,岂不知君臣之礼?只是……只是陛下给我的感觉太奇怪了。怎么说呢,人还是那个人,但气势完全不同了。”
士孙瑞也皱起了眉头。“怎么个不同法?”
“说不上来。”邓泉说道:“百闻不如一见,你最好还是去拜见天子,亲眼看一看,就知我所言不虚。君荣,说实话,我不知道这是好事还是坏事,这几天都没睡好。”
士孙瑞看了一眼邓泉疲惫的面容,知道他所言不虚,略作思索后,拱手告辞。
邓泉说得对,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拜见天子,亲自看一看天子的变化。
来到塬下,士孙瑞请黄门侍郎钟繇上塬通报,自己在塬下等候。钟繇还没回来,远处却驶来一辆马车,在塬下停住。
士孙瑞看得清楚,大感诧异。
他认得车上的人,正是太尉杨彪之子,杨修。
马车在塬下停住,掉了个头。
有侍者下车,在车后放下条凳,随即上前,打开车门。
杨修下了车,站直身躯,先抬手扶了扶冠,又调整了一下腰间的长剑,然后双手叉腰,环顾四周,顾盼自雄。下巴微扬,透着舍我其谁的自信。
看到士孙瑞,杨修愣了一下,随即露出一丝笑容,缓步走了过来。
“士孙君。”年轻人拱起双手,行了一个大礼。
士孙瑞扶须颌首。“德祖,你是来见太尉的吗?”
杨修摇摇头。“非也。陛下巡幸华阴,修奉家母之命,前来致意。”
士孙瑞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看了一眼远处的马车,含笑不语。
如果不知道杨彪前些天曾见过天子,又离营东行,他或许真信了杨修的话。马车没走,说明杨修来见天子只是应付一下,并不打算留下来。
这其实不难理解。
大汉走到这一步,谁都清楚天命将终,他们这一代人食君禄,理当为国尽忠,下一代却没这义务。
若非如此,杨修何至于到今天还没有入仕?
太尉之子,早就该举孝廉、茂才,入仕为郎。
不过士孙瑞没有说破,毕竟他的儿子士孙萌也没有入仕,正避难荆州。
杨修莞尔一笑。“阉竖尽去,朝廷气象为之一新,可喜可贺。只可惜王司徒名士习气太重,矫枉过正,反将一局好棋下残了。”
士孙瑞瞅了杨修一眼。“王司徒已为国尽忠,无愧于心,国事有待来者。德祖正当少年,努力。”
杨修眼神微闪,哈哈一笑。他摇了摇头。“士孙君此言,修愧不敢当。陛下年轻有为,公卿皆是当世俊杰,何必我等乳臭未干小子妄言。修也愚钝,经义不熟,粗通文墨。闻说令郎长于作文,仰慕已久。不知可在营中,让我能当面请益?”
两人互相看了一眼,会心而笑,随即又不曰而同的摇了摇头,一声叹息。
若非形势所迫,谁又愿意如此呢,顺顺当当的入仕不好吗?
只可惜,人力难以回天。
过了一会儿,钟繇下来了,告诉士孙瑞,天子请他上塬。
士孙瑞向杨修点点头,举步登塬。钟繇不认识杨修,但见他与士孙瑞并肩而立,谈笑风生,又见远处马车宽大结实,知道不是普通士子,不敢怠慢,上前询问。
两人互通了姓名,得知杨修是杨彪之子,钟繇心生亲近之意,更添三分热情。
杨修却没心情和一个黄门侍郎说话,看着塬上的烟尘,微微皱眉。
钟繇碰了一鼻子灰,有些失望,却没说什么,静静地退在一旁。
第十二章 置之死地而后生
刘协摘下头盔,递给一旁的皇后伏寿,接过一方丝帕,擦了擦额头的汗。
他没要求伏寿来侍候,但伏寿却非常积极,带着几个宫女站在一旁侍候,被太阳晒得小脸发红也不肯走,顽强地彰显自己的存在。
刘协隐隐能猜到一点她的心思,却不好说破,只好由她去了。
伏寿奉上一杯水,刘协一饮而尽,又要了一杯。
穿着沉重的甲胄,练了半天刀法,他汗流浃背,口干舌燥,一杯水根本不解渴。
大汉天命未绝,还有中兴的希望?
他沉吟片刻,让侍从留下,通知即将到来的诸门司马稍候,自己向光禄勋的营地走去。
两个大营离得很近,他很快就找到了光禄勋邓泉。
邓泉正在安排部下演练事宜,看到士孙瑞进来,他苦笑道:“君荣,我猜你也该来了。”
士孙瑞也不客气。同为九卿,又是多年的同僚,他和邓泉是老朋友了。
“伯渊,究竟是怎么回事,虎贲、羽林居然开始操练了?”
邓泉摇摇头,把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最后提醒士孙瑞做好准备。天子能从他和伏完的营中挑选精锐,自然不会漏掉士孙瑞麾下的卫士。
士孙瑞点点头。这一点不用邓泉提醒,他也知道。
“伯渊,听说前几天兴义将军杨奉来见过陛下?”
邓泉皱起了眉头,抚着胡须,用力地点点头。“君荣,有句话,我憋在心里很久了。”
“什么话?”
“陛下……像是换了个人。”
“住口!”士孙瑞沉下脸,警惕地看看四周。“伯渊,如此荒唐之言,也是你该说的?”
邓泉叹了一口气。“君荣,我也是从小读书,久历仕宦,岂不知君臣之礼?只是……只是陛下给我的感觉太奇怪了。怎么说呢,人还是那个人,但气势完全不同了。”
士孙瑞也皱起了眉头。“怎么个不同法?”
“说不上来。”邓泉说道:“百闻不如一见,你最好还是去拜见天子,亲眼看一看,就知我所言不虚。君荣,说实话,我不知道这是好事还是坏事,这几天都没睡好。”
士孙瑞看了一眼邓泉疲惫的面容,知道他所言不虚,略作思索后,拱手告辞。
邓泉说得对,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拜见天子,亲自看一看天子的变化。
来到塬下,士孙瑞请黄门侍郎钟繇上塬通报,自己在塬下等候。钟繇还没回来,远处却驶来一辆马车,在塬下停住。
士孙瑞看得清楚,大感诧异。
他认得车上的人,正是太尉杨彪之子,杨修。
马车在塬下停住,掉了个头。
有侍者下车,在车后放下条凳,随即上前,打开车门。
杨修下了车,站直身躯,先抬手扶了扶冠,又调整了一下腰间的长剑,然后双手叉腰,环顾四周,顾盼自雄。下巴微扬,透着舍我其谁的自信。
看到士孙瑞,杨修愣了一下,随即露出一丝笑容,缓步走了过来。
“士孙君。”年轻人拱起双手,行了一个大礼。
士孙瑞扶须颌首。“德祖,你是来见太尉的吗?”
杨修摇摇头。“非也。陛下巡幸华阴,修奉家母之命,前来致意。”
士孙瑞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看了一眼远处的马车,含笑不语。
如果不知道杨彪前些天曾见过天子,又离营东行,他或许真信了杨修的话。马车没走,说明杨修来见天子只是应付一下,并不打算留下来。
这其实不难理解。
大汉走到这一步,谁都清楚天命将终,他们这一代人食君禄,理当为国尽忠,下一代却没这义务。
若非如此,杨修何至于到今天还没有入仕?
太尉之子,早就该举孝廉、茂才,入仕为郎。
不过士孙瑞没有说破,毕竟他的儿子士孙萌也没有入仕,正避难荆州。
杨修莞尔一笑。“阉竖尽去,朝廷气象为之一新,可喜可贺。只可惜王司徒名士习气太重,矫枉过正,反将一局好棋下残了。”
士孙瑞瞅了杨修一眼。“王司徒已为国尽忠,无愧于心,国事有待来者。德祖正当少年,努力。”
杨修眼神微闪,哈哈一笑。他摇了摇头。“士孙君此言,修愧不敢当。陛下年轻有为,公卿皆是当世俊杰,何必我等乳臭未干小子妄言。修也愚钝,经义不熟,粗通文墨。闻说令郎长于作文,仰慕已久。不知可在营中,让我能当面请益?”
两人互相看了一眼,会心而笑,随即又不曰而同的摇了摇头,一声叹息。
若非形势所迫,谁又愿意如此呢,顺顺当当的入仕不好吗?
只可惜,人力难以回天。
过了一会儿,钟繇下来了,告诉士孙瑞,天子请他上塬。
士孙瑞向杨修点点头,举步登塬。钟繇不认识杨修,但见他与士孙瑞并肩而立,谈笑风生,又见远处马车宽大结实,知道不是普通士子,不敢怠慢,上前询问。
两人互通了姓名,得知杨修是杨彪之子,钟繇心生亲近之意,更添三分热情。
杨修却没心情和一个黄门侍郎说话,看着塬上的烟尘,微微皱眉。
钟繇碰了一鼻子灰,有些失望,却没说什么,静静地退在一旁。
第十二章 置之死地而后生
刘协摘下头盔,递给一旁的皇后伏寿,接过一方丝帕,擦了擦额头的汗。
他没要求伏寿来侍候,但伏寿却非常积极,带着几个宫女站在一旁侍候,被太阳晒得小脸发红也不肯走,顽强地彰显自己的存在。
刘协隐隐能猜到一点她的心思,却不好说破,只好由她去了。
伏寿奉上一杯水,刘协一饮而尽,又要了一杯。
穿着沉重的甲胄,练了半天刀法,他汗流浃背,口干舌燥,一杯水根本不解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