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它甚至说的是商人主动去打夏,而不是夏把商逼反了……只能说天幕看多了,这些小事大多数人都已经习惯了。
更多人关注的是所谓体制的问题。
“二元……夏王的权力,竟然还要被所谓铸铜族群所牵制吗?!”
朱棣一脸震撼。
经过后世人天幕的洗礼,他大概能够猜到为什么是铸铜族群可以和夏王分庭抗礼:他们手上应该掌握了铸造青铜器的技术,而技术本身就是什么“先进生产力”的一种代表,也就使得他们成功拥有了某种依仗。
……但是这种依仗竟然能够让他们看起来,好像完全脱离了夏王的统治,甚至能够和外邦私联那么独立的吗?!
大明洪武第二任皇太子吃惊.jpg【然后用了差不多半个世纪的时间,他们终于完整吸收了夏朝的遗产,并融合自己内部各种原有的文化,形成了一个新的、更广泛意义上的新商族。
和夏—二里头文化保守的,并不热衷于对外扩张,哪怕发明了同时代东亚最为领先的青铜技术,却一直将其封闭在作坊厚重的围墙之中,并不将其转化为军事力量,因此统治区域十分有限的作风不同。
商王朝从建立之初,就非常热衷于大规模对外扩张,直到它建国差不多二百年后——这段后世已经可以完成一次王朝更迭的时期,也仅仅只能被我们称之为早商时期——它的统治范围已经超过了夏的十倍以上。
它成功拥有了地跨千里的遥远殖民城邑,甚至拥有了偃师商城和东下冯曾经出现过的,规模庞大到脱离当时人口总量和经济水平,单个建筑的容积就长达20米、宽5米、高3米,而数目夸张到以二百为计的巨型仓储设施。
这样庞大的仓储区只能够在一个具有足够控制力和管理能力的政府的组织下形成,其后将近千年的时光里,直到战国时期的洛阳之前,人们都没有发现足以和它媲美的存在。
这就是早商时期的辉煌,两百年的“昙花一现”:它的存在说明了早商王权的庞大,几乎已经孕育出了一种初步的秦汉大一统王朝的气象。】
孔子听得很专注——他是个自嘲过“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人,对于古代典籍文献的整理工作一直有在进行着。而后世人通过实物给出的论证,无疑是让他得以将资料与事实进行比较的机会。
他只有在听见那个秦汉的时候停顿沉默了一会。心情复杂着,他的眼神从光幕上移开,遥遥望向西边的方向。
秦,秦。
春秋的乱象,春秋的礼崩乐坏,动乱的浪潮才刚刚开始澎湃,就有人自时光长河的下首无意回身扼住了狭窄的源头,钦定了某种意义上“天命”的选择。
这该让人如何回应呢?这该让人如何思索呢!
——“奋六世之余烈”的含金量,太容易让站在其对立面的人,感到难以企及的绝望了啊。
作为鲁国人的孔丘只能沉默,作为儒家的领袖,他又对法家注定在秦国的昌盛感到诡异的无奈。
毕竟,秦国要是想要避开那惨烈的二世而亡的结局……
他收回自己的视线。
好像到头来,还是离不开儒家、或者说、儒家所代表的仁爱教化的手腕啊。
【直到某位商王——因为这个结论,是全然从考古学证据出发,很少有文献史料的佐证,我们只能这样模糊地称呼他——在位期间,决意发动一场接近宗教改革的运动。
从那一个时刻开始,商朝的墓葬中突然间就缺少了人祭和人牲的存在,王宫区锯制头盖骨的工作场戛然而止,大量即将完工的成品被投入壕沟埋葬。
是,商王朝好像一夜之间皈依了什么不杀人的新宗教,突然就放弃了他们用以维系内部自我认同的残忍的人祭文化,改用了埋葬青铜器的方法。
一些营销号吹嘘的什么帝辛放弃了人祭所以才被批判不注重祭祀被贵族背叛云云的,其实应该是这位我们不知名的商王手上拿着的剧本。
纣王实质上应该和这位商王虽然抵达了同一个被背叛的终点,但手段应该称得上背道而驰——我们等到商周之变的时候再讲。】
“被背叛……?”
虽然对于什么人祭,什么杀不杀人的新宗教都一头雾水,但是还是有熟读史书的文化人试图跟上天幕的节奏,揣度着它大概能够对应上哪一段的历史。
“难道是九世之乱吗?”对于一些饱学之士而言,这并不是一个太难的题目:“自中丁以来,废适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比九世乱,于是诸侯莫朝。”
那这位不知名商王难道不就该是仲丁王吗?还是说后世人对于历史那恐怖的精确要求度,已经高到连这么一个可以对应的事实,都不敢轻易决断了吗!
司马迁都不免有点沉默。
“陛下,应该也不会支持我去进行什么考古工作的吧……”
就算今上在某些方面堪称胆大包天,完全不顾什么世俗的眼光。却也不可能冒着天下人心惶惶的风险,去光明正大支持他干一些,在眼下世人眼中恐怕和<a href="https:///tags_nan/daomu.html" target="_blank">盗墓没什么区别的“考古”事业。
而没有那什么考古证据的佐证——哪怕是他司马迁也做不到保证搜集到的史料和真实历史一模一样啊!
emo了.jpg
【这样激烈的,完全颠覆商人普遍世界观的举措,当然引起了恐怖的反响:内战,并一举把商朝从辉煌的早商时期带入了中商的萧条。
更多人关注的是所谓体制的问题。
“二元……夏王的权力,竟然还要被所谓铸铜族群所牵制吗?!”
朱棣一脸震撼。
经过后世人天幕的洗礼,他大概能够猜到为什么是铸铜族群可以和夏王分庭抗礼:他们手上应该掌握了铸造青铜器的技术,而技术本身就是什么“先进生产力”的一种代表,也就使得他们成功拥有了某种依仗。
……但是这种依仗竟然能够让他们看起来,好像完全脱离了夏王的统治,甚至能够和外邦私联那么独立的吗?!
大明洪武第二任皇太子吃惊.jpg【然后用了差不多半个世纪的时间,他们终于完整吸收了夏朝的遗产,并融合自己内部各种原有的文化,形成了一个新的、更广泛意义上的新商族。
和夏—二里头文化保守的,并不热衷于对外扩张,哪怕发明了同时代东亚最为领先的青铜技术,却一直将其封闭在作坊厚重的围墙之中,并不将其转化为军事力量,因此统治区域十分有限的作风不同。
商王朝从建立之初,就非常热衷于大规模对外扩张,直到它建国差不多二百年后——这段后世已经可以完成一次王朝更迭的时期,也仅仅只能被我们称之为早商时期——它的统治范围已经超过了夏的十倍以上。
它成功拥有了地跨千里的遥远殖民城邑,甚至拥有了偃师商城和东下冯曾经出现过的,规模庞大到脱离当时人口总量和经济水平,单个建筑的容积就长达20米、宽5米、高3米,而数目夸张到以二百为计的巨型仓储设施。
这样庞大的仓储区只能够在一个具有足够控制力和管理能力的政府的组织下形成,其后将近千年的时光里,直到战国时期的洛阳之前,人们都没有发现足以和它媲美的存在。
这就是早商时期的辉煌,两百年的“昙花一现”:它的存在说明了早商王权的庞大,几乎已经孕育出了一种初步的秦汉大一统王朝的气象。】
孔子听得很专注——他是个自嘲过“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人,对于古代典籍文献的整理工作一直有在进行着。而后世人通过实物给出的论证,无疑是让他得以将资料与事实进行比较的机会。
他只有在听见那个秦汉的时候停顿沉默了一会。心情复杂着,他的眼神从光幕上移开,遥遥望向西边的方向。
秦,秦。
春秋的乱象,春秋的礼崩乐坏,动乱的浪潮才刚刚开始澎湃,就有人自时光长河的下首无意回身扼住了狭窄的源头,钦定了某种意义上“天命”的选择。
这该让人如何回应呢?这该让人如何思索呢!
——“奋六世之余烈”的含金量,太容易让站在其对立面的人,感到难以企及的绝望了啊。
作为鲁国人的孔丘只能沉默,作为儒家的领袖,他又对法家注定在秦国的昌盛感到诡异的无奈。
毕竟,秦国要是想要避开那惨烈的二世而亡的结局……
他收回自己的视线。
好像到头来,还是离不开儒家、或者说、儒家所代表的仁爱教化的手腕啊。
【直到某位商王——因为这个结论,是全然从考古学证据出发,很少有文献史料的佐证,我们只能这样模糊地称呼他——在位期间,决意发动一场接近宗教改革的运动。
从那一个时刻开始,商朝的墓葬中突然间就缺少了人祭和人牲的存在,王宫区锯制头盖骨的工作场戛然而止,大量即将完工的成品被投入壕沟埋葬。
是,商王朝好像一夜之间皈依了什么不杀人的新宗教,突然就放弃了他们用以维系内部自我认同的残忍的人祭文化,改用了埋葬青铜器的方法。
一些营销号吹嘘的什么帝辛放弃了人祭所以才被批判不注重祭祀被贵族背叛云云的,其实应该是这位我们不知名的商王手上拿着的剧本。
纣王实质上应该和这位商王虽然抵达了同一个被背叛的终点,但手段应该称得上背道而驰——我们等到商周之变的时候再讲。】
“被背叛……?”
虽然对于什么人祭,什么杀不杀人的新宗教都一头雾水,但是还是有熟读史书的文化人试图跟上天幕的节奏,揣度着它大概能够对应上哪一段的历史。
“难道是九世之乱吗?”对于一些饱学之士而言,这并不是一个太难的题目:“自中丁以来,废适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比九世乱,于是诸侯莫朝。”
那这位不知名商王难道不就该是仲丁王吗?还是说后世人对于历史那恐怖的精确要求度,已经高到连这么一个可以对应的事实,都不敢轻易决断了吗!
司马迁都不免有点沉默。
“陛下,应该也不会支持我去进行什么考古工作的吧……”
就算今上在某些方面堪称胆大包天,完全不顾什么世俗的眼光。却也不可能冒着天下人心惶惶的风险,去光明正大支持他干一些,在眼下世人眼中恐怕和<a href="https:///tags_nan/daomu.html" target="_blank">盗墓没什么区别的“考古”事业。
而没有那什么考古证据的佐证——哪怕是他司马迁也做不到保证搜集到的史料和真实历史一模一样啊!
emo了.jpg
【这样激烈的,完全颠覆商人普遍世界观的举措,当然引起了恐怖的反响:内战,并一举把商朝从辉煌的早商时期带入了中商的萧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