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福良缘 第90节
嘉宜:“这是孙女儿觉得奇怪,既然父亲给了狄正东一万两,让他不要泄露跟二姐和离的真正的原因,难不成他不守信用,收了一万两,又将二姐做出的糊涂事给泄露出去了吗?”
顾老太太:“我前日听到丫鬟们说外头的人传你才将说的那些事情时,也叫了你爹来让他去质问狄正东为何不守诺言。结果你爹昨日就去问了,回来说那狄正东说他绝对没有在外头说过这件事情。你爹就问他不是他说出来的,外头人怎么连一万两的事情都知道?狄正东对你爹说,或者是府中的下人人多口杂传出来的也未可知,他保证回去后就查,以后定然不叫传这事情了。你爹听了他的话非常不悦,说现在京城里就在乱传,如果狄正东不能制止流言,就把一万两还来,狄正东就说他会全力制止这流言,让你爹放心。”
嘉宜听完摇头:“狄家有什么能耐能制止流言,这一次我看弟妹们是要被二姐的事情给拖累了,就连我婆婆也为此对我冷淡呢。来之前,我还对云霖说一定是外头的人污蔑我二姐的,现如今看起来……”
顾老太太拍一拍嘉宜的手:“好歹你找到了个好女婿,至于嘉柔,嘉青她们都各有自己的造化,你不需为她们担心。我一定会监督你母亲好好管教嘉琴,等再过一年,这事情平静些了,我就让你父亲给她找个地方官绅,嫁她去做填房或继室吧,哎,真是家门不幸啊……”
嘉宜反倒过来安慰了老太太一会儿,让她不要为嘉琴的事情操心了,养好病才是正经事情。
顾老太太养了一年多,已经能够拄着拐杖,由人扶着下地慢慢走动了。
“是啊,我还要等着抱外孙呢,我可要养好才行。”顾老太太望着嘉宜笑眯眯道。
嘉宜陪着老太太说话,又吃了晌午饭才过去二房那边看嘉珍了,嘉珍正在绣她的嫁妆,来年开了春儿四月份她就要嫁去陶家了,此时已经十一月,再有四五个月她就会离开顾家了。
嘉珍见到嘉宜来看她非常高兴,放下手中的绣活,两个人坐在东次间南窗下的炕上说话。
嘉宜拿着嘉珍绣的嫁妆啧啧称赞,夸她绣得好,嘉珍却问起了嘉宜婚后在婆家过得咋样。
嘉宜告诉她,一开始都挺好,只是最近因为嘉琴的事情,她婆婆对她有些意见。
说起嘉琴,她就头疼。
嘉珍道:“我爹娘说幸好我一早跟陶卓鹏定亲了,不然外头那些流言能让我们顾家的没有成亲的孩子们遭牵连。”
嘉宜问:“四妹妹,你信外头那些流言吗?”
“我信不信有什么用,外头的人信就麻烦。”
“也是,好在老太太的娘家陶家肯定是相信你的。不像我,薛家上下就拿那种让人不舒服的眼光看我,就好像是我做错了什么一样。哎,以前,我只想着夫妻之间互相体贴爱慕就能把日子过好了,现如今看来,除非你嫁的男子无父无母,也没有任何长辈亲戚,那才能像自己设想的那样过日子。可这样的男子百个也无一个吧,是个人都有父母亲朋,哪里能孤独活在世上。所以,就会有无穷无尽的纷争和烦恼,可同时父母亲朋带给你的助力和爱也是人活在这世界上的一个理由……”
嘉珍便说嘉宜才成亲几个月就多了这么多的感概,看来成亲对于一个女子来说比婚前难多了,这让她也有些忐忑起来。
嘉宜劝她不用过分担心,顺其自然。
因晚上要赶回薛府去,嘉宜在嘉珍这里坐了一会儿便也就坐着马车回家了。
晚间薛云霖回来跟嘉宜一起吃晚饭,便问她回了趟娘家,打听到她二姐到底是怎么回事没有?
嘉宜面现尴尬之色,顿了顿才把回家从老太太嘴里听到的那些话对薛云霖说了,薛云霖听到了反而对嘉宜说:“你二姐是你二姐,你是你,咱们过咱们的日子,不管那外头的流言。”
“可母亲昨儿叫我去问起家里关于我二姐的事情,似乎不欢喜呢。霖郎,你说,要是我明儿去请安时,她再开口问我二姐的事情,我该怎么说,毕竟她知道我今儿个回娘家了。”嘉宜忧心道。
“这……”薛云霖也有些为难,要是叫妻子实话实说,嫡母肯定是更加会看不起妻子的,但要是隐瞒实情,那似乎又在哄骗长辈了。
想来想去,薛云霖告诉嘉宜:“要是母亲问起,你就……你就说你也不清楚,因为你祖母和嫡母并不愿意说这个事儿。”
嘉宜长叹口气道:“霖郎,此刻我真想要是咱们不在这京城里就好了,那也就不用顾忌这样那样了。”
薛云霖给嘉宜夹菜:“咱们再熬熬,等过两三年,我一定要求外放,到时候我们就能过上咱们的小日子了。别想了,多吃点儿。你只要记住,无论外头说多不好听的话,你的霖郎都不会介意,只相信你说的就行了。”
嘉宜本来一点儿食欲都没有的,听了薛云霖的话总算是心情好多了,吃着丈夫夹的菜,她感到幸福,就像她丈夫说的那样,满世界的人说自己不好,只要跟自己最亲近的这个男人无所保留地相信自己,认为自己好,那么再大的困难她也能够挺过去。
那头狄正东回去查狄府谁走漏了他跟嘉宜和离的真正原因,以及收了顾金枭一万两银子的封口费之事,结果查出来是他爹的妾室麻姨娘说出去的。就在前段儿日子其二弟被赶出狄家,去了西北谋生,然后麻姨娘的女儿,也就是狄正东的庶出妹妹狄心月回家探亲之后,麻姨娘哭着对女儿说出了家里发生的丑事的。她诅咒那个可耻的顾嘉琴不得好死,勾|引了她唯一的儿子,让他被赶出了狄家,还被赶去了遥远的西北谋生,一辈子都不准回京城。如此一来,她就没有儿子可以给她养老了。本来她想跟着儿子去的,可是老爷和夫人不许,他们说除非老爷不在了,她才可以离开。
狄心月听了其姨娘的话,一方面心疼其兄的遭遇,另一方面也可怜自己的亲娘。
她只能安慰麻姨娘,好歹还有她,以后她会常常回娘家来探望她的,而且她也会想法子派人去跟二哥联系上,以后让二哥常写信给她,她会拿来给姨娘看,到时候她姨娘就不会那么担心她二哥了。
当然,她同样是憎恨那个害了她二哥的顾嘉琴,当知道其父和其大哥严禁狄家的人透露出顾嘉琴做出的丑事,以及她大哥跟顾嘉琴和离的真相后,她就连顾嘉宜一并恨上了。
本来嘉宜作为一个顾家的庶女,竟然嫁给了薛家才貌双全的薛云霖,这已经让狄心月嫉妒了。
婚后,薛云霖还对嘉宜非常好,听说他们新买的几百亩地的地契也是给了嘉宜管着,两相对比,她心里别提多不是滋味儿。同样都是庶出的大家小姐,嘉宜婚前还有非常不堪的流言,可她就是比自己嫁的人好,日子过得舒心快意,可她呢,还要在嘉宜手里的那地上头找些零碎银子过日子。
狄心月无力反抗把丈夫的财产捏在手里的胡姨娘,也无力反抗自私的长房,她就把心里憋的火气以及怨恨朝着嘉宜发作了。
从狄家回去之后,她跟自己少时的手帕交宁氏见面,就把嘉琴跟他大哥和离之事的真正原因说了出去,只是她没有捎带上自己的二哥,而是说长嫂嘉琴跟别的男子通奸,后来忠诚侯还给了其大哥一万两做封口费等话说给了她的手帕交宁氏听。
宁氏听了之后当然就把这话又传给她的朋友听,这么一来,不出半个月,嘉琴跟狄正东和离,还有顾金枭给一万两封口费的事情就传得满京城皆知了。
狄正东查出来是其嫁到薛家的庶妹透露出消息之后,真是暗恨她坏自己好事,得罪了忠诚侯,或者还得退人家那一万两银子呢。
思前想后,他直接找到了薛云衡,请他一起喝酒,然后让他回去管一管他妻子,让她不要再胡说八道,还有让她怎么把话传出去的再怎么收回来,不然他就会把是狄心月胡乱传话的事情告诉忠诚侯,让忠诚侯来找她那个长舌妇算账。狄正东一口咬定是狄心月胡说八道,根本他跟嘉琴和离就是因为感情不好。他还让薛云衡带话给狄心月,要是她不能把她说出去的流言给扑灭了,以后她也就别再回狄家了,狄家不欢迎她。
薛云衡听了狄正东的话,回去逮住狄心月就是两耳光,接着把狄正东告诉自己的话对她说了,并说:“我真想不到原来外头传的那些流言竟然是你这个始作俑者说出去的,你这是要连累我得罪四弟两口子,顺带着得罪忠诚侯呀。你知不知道,薛家的家规里面有一条就是妇人不得造谣生事,不得蜚短流长。可你,你瞧瞧你干得什么事?连你亲大哥也瞧不上你,不许你回娘家了。还有,要是让我父亲母亲知道是你在造谣中伤顾家,犯了七出之条,恐怕得让我休了你!”
☆、第107章
狄心月被丈夫这一顿连打带骂给吓得不轻,次日赶快去找自己的闺蜜澄清上次说的那个话非常不妥当,只是她胡诌的,然后恳求她把去跟她的闺蜜朋友们澄清这件事情,还哭着说,要是她不帮自己,自己就要被休了。
人家听她这一说,只能勉为其难得答应她,说尽量帮她澄清。
谁都知道这个说出去的话就像是泼出去的水,要想收回来是很难的,流言这种东西,传到最后就是面目全非。除非像上一次那样皇后下令让京城中的贵妇人们各自整顿各家的主子和奴婢不得乱传话,才可以有用。
狄心月只不过是薛家的一个庶子的妻子,没品没级的,谁又会真把她要求收回关于自家哥嫂和离真相的话当回事。
故而,她去恳求闺蜜帮她澄清流言的事情效果甚微。
于是,狄正东和嘉琴和离的事情的真相倒是越传越广了。
顾金枭当然不满意狄正东拿了银子,但顾家的名声却依然是受到了损害,于是去找狄正东退银子。
狄正东自知理亏,只得退了顾金枭五千两,说本来就不是他传出去的话,而且他跟嘉琴成亲的确是受到了损失,另外的五千两他必须要留下作为补偿。
顾金枭想要回五千算五千吧,也就没有跟狄正东再计较。
他决定自己想办法,动用自己手下的人手,凡是打听到市井中有传此事的人一律抓起来,凡是哪个官员家里传这事儿,他一定找人用其他的罪名来整这个官员。
不得不说,顾金枭这种阴狠的手段还是管用,至少在他的手下的虎贲卫抓了几十个传话的平民,以及整了几个传这话的官员之后,京城里面关于狄正东和顾嘉琴和离的真正原因的流言慢慢也就消失了。至少再也没有人敢名目张胆在大庭广众之下谈论这话了。基本上到来年嘉珍出嫁之时,京城里面几乎不再有人传嘉琴给狄正东戴绿帽子是两人真正和离的原因了。
却说在嘉宜回娘家得知了嘉琴真正和离的原因回来之后不几日,慎刑司和东厂负责审问宫女谋害皇帝一案的口供出来了,几个宫女一致咬定是皇后指使她们谋害的皇帝。
她们遭遇了酷刑,不这样招认也是不行。
皇帝得了口供,隔天就找了薛首辅等几个内阁重臣还有顾金枭等几个皇帝比较倚重的公侯进宫,跟他们提前打招呼说自己要废后,希望这些士大夫能够支持自己。
不料除了夏次辅之外的所有人都一致反对皇帝废后,夏次辅呢,也没说支持皇帝,他只是不吭声而已。
就算他不吭声对于薛首辅等人都是支持了,这还是看在他的女婿任明学上府里恳求他帮忙的份儿上。本来夏次辅是礼部尚书,在废后一事上头最有发言权,而且历来他都挺讨厌薛首辅结党营私,搞一言堂的。
他决定在初次皇帝提出此事之时不吭声算是支持薛首辅一次,要是皇帝因为薛首辅等人的反对就放弃了废后,那么他也就顺水推舟卖了一次人情给薛首辅。可要是皇帝一意孤行,极力要在朝堂上执行废后,而且也找到他寻求支持的话,那么他绝对会支持皇帝。毕竟这一次宫中的宫女谋害皇帝的事情太大,皇后牵连其中,慎刑司和东厂都审问出了确切的供状,要废掉皇后也是理所当然。薛首辅等人再想保住皇后可是也得拿证据说话吧,光是嘴上一通大道理,毕竟不如确凿的证据管用。
不得不说,夏次辅可真是一只成了精的老狐狸,比起薛首辅丝毫不弱。
他这些年来一直不结党营私,给所有人公正廉明的印象,不过是看清楚了他仕途上最大的倚靠是皇帝而已。只有取得了皇帝的信任,得到了皇帝的赏识,他才可以青云直上。薛首辅的位置,可是他一直盼望得到的。
这一次皇帝要废后,甚至牵连到废立太子,让夏次辅敏锐地感觉到了这可是一个扳倒薛首辅的好机会。
一直以来,薛首辅都是讨好皇帝,顺从皇帝的,非常少跟皇帝唱对台戏。
可这一回,他却是联络其他内阁大臣还有一些公侯一致反对皇帝废后,难道真得是为了所谓的社稷稳定吗?
夏次辅心中冷笑,对于薛首辅这么做的目的门儿清,不过是为了保住太子而已,这些年来,薛首辅可没少巴结太子,在太子身上花钱。皇后要是被废了,太子是否最后会坐上皇帝位,那可是悬得很呀。当今皇帝多疑冷酷,而且乾纲独断,他能否容忍一个废后的儿子继承帝位这还是两说呢,全看皇帝心情而已。
皇帝提出要废后之后,遭遇了薛首辅等人的一致反对,这让他心中憋了一口气,让他们全都退下,说他会考虑他们的意见,仔细斟酌一番,再做出决定。
只不过等到诸位大臣出了宫之后,他又派了太监出宫宣旨,让夏次辅进宫到御书房议事。
一切都在夏次辅的预料之中,果然皇帝寻求他这个礼部尚书的帮助了,说他不能容忍一个如此狠毒的皇后在自己身边,要是不废了她,他就寝食难安。他要夏次辅调动手下的人手,找出能够克制薛首辅等人那一通大道理的礼记中的理由,写成折子,隔日在早朝时支持自己废后。
这是一个绝佳的打击薛首辅,并且取得皇帝信任的机会,夏次辅没有可能拒绝。
于是他立即答应了皇帝的所求,皇帝说等到废后之后,会给夏次辅赏赐,让他好好干。
夏次辅却说他不需要皇帝的任何赏赐,他认为作为臣子能给皇帝分忧是他分内之事。
他这么说,果然让皇帝对他刮目相看,赞赏有加。
夏次辅回去后,立即调动礼部的官员来针对薛首辅说的那些阻止废后的大道理写出了相反的理由,逐条反驳薛首辅,最后再写成了折子,一份儿上呈给皇帝,另一份儿让手下的礼部侍郎背得滚瓜烂熟。他已经想好了,次日皇帝早朝,再次提出废后之后,他就让自己手下的礼部侍郎出面陈述意见,站在支持皇帝的那一边,最后他再来附议就行了。
第二日皇帝早朝时,果然再次向满朝文武大臣提出了废后,薛首辅等人当然是再次陈述自己的理由,反对废后。
不想礼部侍郎陈峥却出列,针对薛首辅反对废后的理由说出了支持废后的原因,朝堂上的文武大臣们一时之间分成了两派,同样在朝堂的顾金枭见状心里咯噔一声,想这下糟糕了,夏次辅改变了意见支持皇帝废后了。朝臣们分成了两派,他要是不识时务还是跟着反对皇帝,那么好不容易得来的这忠诚侯的爵位说不定就会失去。他跟随皇帝这么多年,当然明白皇帝是个什么样的人。昨日皇帝还说他要斟酌一下,今日却在朝堂上言辞肯定的要废后,而夏首辅也改变了立场,他手下的礼部侍郎站出来支持皇帝,反对薛首辅了。这一切非常明白地告诉了顾金枭,皇帝废后之心坚决,并且准备充分,他要是不知好歹,可是会遭殃。
尽管废掉了皇后,皇后所生的太子储君之位堪忧,可要是太子老老实实地不犯错,皇帝要废掉他也是不容易的。只要太子在,皇帝也不大可能封贤妃为皇后,顶多封她一个贵妃就到头了,如此一来,顾家也不会遭遇什么损失。一开始,薛首辅找到自己不过是害怕贤妃成为皇后,太子被废,潭王成为太子,从而对薛家和顾家造成威胁。
到底是先明哲保身,再图谋保住太子好,还是现在就在朝堂上支持薛首辅坚决反对皇后好呢,顾金枭选择了前者。
所以就在薛首辅带头的几位内阁大臣和礼部侍郎陈峥展开了辩论之后,他识相地眼观鼻,鼻观心不发一言了。
朝堂上的风头一转,一开始支持薛首辅的许多公侯大臣们也慢慢地闭住了嘴,最后只剩下薛首辅一个人在跟礼部侍郎陈峥争辩。
薛首辅比起年富力强的礼部侍郎自然是精力不济,经过半个多时辰的唇枪舌剑的争辩之后,他声嘶力竭败下阵来。
皇帝在上头喝着茶闲闲地看着薛首辅跟礼部侍郎辩论最后落败了,便也开口了,先表扬了一番薛首辅所为是忠君爱国,朝廷需要不同的意见,接着也对礼部侍郎陈峥表示赞赏,说就采用礼部呈上的废后条文,择日宣旨废后,接着他让太监宣布退朝。
薛首辅从朝堂上下来,即刻觉得老了十岁,他让自己的长子薛云沛扶着自己慢慢走出了金殿。
一出来,不由得打了个冷噤,望一望宫城上空铅灰色的天空,发现飘下了细细的雨丝。
出了宫,上了薛家的马车,父子两个挨着坐在一起。
“云沛,咱们薛家是不是要败了?”沉默了好一会儿,薛首辅低声喃喃地问身边的长子。
薛云沛赶忙答话:“怎么会,父亲自从陛下登基开始便尽力辅佐他,这一次出于社稷稳定的考虑才反对废后的,陛下方才在金殿上不是也说了吗,父亲这是忠君爱国之举。父亲不要往心里去,既然皇后已经保不住了,那么咱们接下来索性不管太子了。太子即便被废,贤妃上位,潭王成为储君,咱们也跟别的大臣一样去巴结潭王就行了。更何况,潭王那里有四弟搭线,咱们应该很容易搭上潭王的。儿觉得父亲大可不必太担心太子的废立。”
“哎……”薛首辅长叹一口气,他这会儿真是头疼。
薛家现在就只有他才知道老四跟潭王早已经因为老四媳妇结怨,要不是这样,他哪可能要跟一众阁臣公卿建立保后联盟反对皇帝呢?按照他以往的做风,本该是支持皇帝才对的呀。
可恨那夏次辅却做了叛徒,一开始他也是支持自己这边保住皇后的,临了却站到了皇帝那边去,做了本该自己这首辅该做的事情。
这下子夏次辅得了皇帝的信任和赞赏,怕是会对自己的首辅之位产生威胁了。
按照这个情况发展下去,他要是再做下让皇帝不满的事情,定然会让皇帝心生嫌隙,厌弃自己。
所有被皇帝讨厌的大臣是个什么结果,他比谁都明白。
他心中升起了警惕之心,同时考虑要是潭王真成了太子,薛家何去何从,老四夫妻又该何去何从?
☆、第108章
锦墨居东次间。
薛云霖坐在南窗下的炕上,接过嘉宜递过去的热茶慢慢喝着,回想着刚才在父亲的书房里面,父亲对他说的那些话。
父亲说,今日在朝堂上他为了自己冒险反对皇帝废后,却让夏次辅钻了空子,支持皇帝废后,于是皇帝最后取得了胜利。
顾老太太:“我前日听到丫鬟们说外头的人传你才将说的那些事情时,也叫了你爹来让他去质问狄正东为何不守诺言。结果你爹昨日就去问了,回来说那狄正东说他绝对没有在外头说过这件事情。你爹就问他不是他说出来的,外头人怎么连一万两的事情都知道?狄正东对你爹说,或者是府中的下人人多口杂传出来的也未可知,他保证回去后就查,以后定然不叫传这事情了。你爹听了他的话非常不悦,说现在京城里就在乱传,如果狄正东不能制止流言,就把一万两还来,狄正东就说他会全力制止这流言,让你爹放心。”
嘉宜听完摇头:“狄家有什么能耐能制止流言,这一次我看弟妹们是要被二姐的事情给拖累了,就连我婆婆也为此对我冷淡呢。来之前,我还对云霖说一定是外头的人污蔑我二姐的,现如今看起来……”
顾老太太拍一拍嘉宜的手:“好歹你找到了个好女婿,至于嘉柔,嘉青她们都各有自己的造化,你不需为她们担心。我一定会监督你母亲好好管教嘉琴,等再过一年,这事情平静些了,我就让你父亲给她找个地方官绅,嫁她去做填房或继室吧,哎,真是家门不幸啊……”
嘉宜反倒过来安慰了老太太一会儿,让她不要为嘉琴的事情操心了,养好病才是正经事情。
顾老太太养了一年多,已经能够拄着拐杖,由人扶着下地慢慢走动了。
“是啊,我还要等着抱外孙呢,我可要养好才行。”顾老太太望着嘉宜笑眯眯道。
嘉宜陪着老太太说话,又吃了晌午饭才过去二房那边看嘉珍了,嘉珍正在绣她的嫁妆,来年开了春儿四月份她就要嫁去陶家了,此时已经十一月,再有四五个月她就会离开顾家了。
嘉珍见到嘉宜来看她非常高兴,放下手中的绣活,两个人坐在东次间南窗下的炕上说话。
嘉宜拿着嘉珍绣的嫁妆啧啧称赞,夸她绣得好,嘉珍却问起了嘉宜婚后在婆家过得咋样。
嘉宜告诉她,一开始都挺好,只是最近因为嘉琴的事情,她婆婆对她有些意见。
说起嘉琴,她就头疼。
嘉珍道:“我爹娘说幸好我一早跟陶卓鹏定亲了,不然外头那些流言能让我们顾家的没有成亲的孩子们遭牵连。”
嘉宜问:“四妹妹,你信外头那些流言吗?”
“我信不信有什么用,外头的人信就麻烦。”
“也是,好在老太太的娘家陶家肯定是相信你的。不像我,薛家上下就拿那种让人不舒服的眼光看我,就好像是我做错了什么一样。哎,以前,我只想着夫妻之间互相体贴爱慕就能把日子过好了,现如今看来,除非你嫁的男子无父无母,也没有任何长辈亲戚,那才能像自己设想的那样过日子。可这样的男子百个也无一个吧,是个人都有父母亲朋,哪里能孤独活在世上。所以,就会有无穷无尽的纷争和烦恼,可同时父母亲朋带给你的助力和爱也是人活在这世界上的一个理由……”
嘉珍便说嘉宜才成亲几个月就多了这么多的感概,看来成亲对于一个女子来说比婚前难多了,这让她也有些忐忑起来。
嘉宜劝她不用过分担心,顺其自然。
因晚上要赶回薛府去,嘉宜在嘉珍这里坐了一会儿便也就坐着马车回家了。
晚间薛云霖回来跟嘉宜一起吃晚饭,便问她回了趟娘家,打听到她二姐到底是怎么回事没有?
嘉宜面现尴尬之色,顿了顿才把回家从老太太嘴里听到的那些话对薛云霖说了,薛云霖听到了反而对嘉宜说:“你二姐是你二姐,你是你,咱们过咱们的日子,不管那外头的流言。”
“可母亲昨儿叫我去问起家里关于我二姐的事情,似乎不欢喜呢。霖郎,你说,要是我明儿去请安时,她再开口问我二姐的事情,我该怎么说,毕竟她知道我今儿个回娘家了。”嘉宜忧心道。
“这……”薛云霖也有些为难,要是叫妻子实话实说,嫡母肯定是更加会看不起妻子的,但要是隐瞒实情,那似乎又在哄骗长辈了。
想来想去,薛云霖告诉嘉宜:“要是母亲问起,你就……你就说你也不清楚,因为你祖母和嫡母并不愿意说这个事儿。”
嘉宜长叹口气道:“霖郎,此刻我真想要是咱们不在这京城里就好了,那也就不用顾忌这样那样了。”
薛云霖给嘉宜夹菜:“咱们再熬熬,等过两三年,我一定要求外放,到时候我们就能过上咱们的小日子了。别想了,多吃点儿。你只要记住,无论外头说多不好听的话,你的霖郎都不会介意,只相信你说的就行了。”
嘉宜本来一点儿食欲都没有的,听了薛云霖的话总算是心情好多了,吃着丈夫夹的菜,她感到幸福,就像她丈夫说的那样,满世界的人说自己不好,只要跟自己最亲近的这个男人无所保留地相信自己,认为自己好,那么再大的困难她也能够挺过去。
那头狄正东回去查狄府谁走漏了他跟嘉宜和离的真正原因,以及收了顾金枭一万两银子的封口费之事,结果查出来是他爹的妾室麻姨娘说出去的。就在前段儿日子其二弟被赶出狄家,去了西北谋生,然后麻姨娘的女儿,也就是狄正东的庶出妹妹狄心月回家探亲之后,麻姨娘哭着对女儿说出了家里发生的丑事的。她诅咒那个可耻的顾嘉琴不得好死,勾|引了她唯一的儿子,让他被赶出了狄家,还被赶去了遥远的西北谋生,一辈子都不准回京城。如此一来,她就没有儿子可以给她养老了。本来她想跟着儿子去的,可是老爷和夫人不许,他们说除非老爷不在了,她才可以离开。
狄心月听了其姨娘的话,一方面心疼其兄的遭遇,另一方面也可怜自己的亲娘。
她只能安慰麻姨娘,好歹还有她,以后她会常常回娘家来探望她的,而且她也会想法子派人去跟二哥联系上,以后让二哥常写信给她,她会拿来给姨娘看,到时候她姨娘就不会那么担心她二哥了。
当然,她同样是憎恨那个害了她二哥的顾嘉琴,当知道其父和其大哥严禁狄家的人透露出顾嘉琴做出的丑事,以及她大哥跟顾嘉琴和离的真相后,她就连顾嘉宜一并恨上了。
本来嘉宜作为一个顾家的庶女,竟然嫁给了薛家才貌双全的薛云霖,这已经让狄心月嫉妒了。
婚后,薛云霖还对嘉宜非常好,听说他们新买的几百亩地的地契也是给了嘉宜管着,两相对比,她心里别提多不是滋味儿。同样都是庶出的大家小姐,嘉宜婚前还有非常不堪的流言,可她就是比自己嫁的人好,日子过得舒心快意,可她呢,还要在嘉宜手里的那地上头找些零碎银子过日子。
狄心月无力反抗把丈夫的财产捏在手里的胡姨娘,也无力反抗自私的长房,她就把心里憋的火气以及怨恨朝着嘉宜发作了。
从狄家回去之后,她跟自己少时的手帕交宁氏见面,就把嘉琴跟他大哥和离之事的真正原因说了出去,只是她没有捎带上自己的二哥,而是说长嫂嘉琴跟别的男子通奸,后来忠诚侯还给了其大哥一万两做封口费等话说给了她的手帕交宁氏听。
宁氏听了之后当然就把这话又传给她的朋友听,这么一来,不出半个月,嘉琴跟狄正东和离,还有顾金枭给一万两封口费的事情就传得满京城皆知了。
狄正东查出来是其嫁到薛家的庶妹透露出消息之后,真是暗恨她坏自己好事,得罪了忠诚侯,或者还得退人家那一万两银子呢。
思前想后,他直接找到了薛云衡,请他一起喝酒,然后让他回去管一管他妻子,让她不要再胡说八道,还有让她怎么把话传出去的再怎么收回来,不然他就会把是狄心月胡乱传话的事情告诉忠诚侯,让忠诚侯来找她那个长舌妇算账。狄正东一口咬定是狄心月胡说八道,根本他跟嘉琴和离就是因为感情不好。他还让薛云衡带话给狄心月,要是她不能把她说出去的流言给扑灭了,以后她也就别再回狄家了,狄家不欢迎她。
薛云衡听了狄正东的话,回去逮住狄心月就是两耳光,接着把狄正东告诉自己的话对她说了,并说:“我真想不到原来外头传的那些流言竟然是你这个始作俑者说出去的,你这是要连累我得罪四弟两口子,顺带着得罪忠诚侯呀。你知不知道,薛家的家规里面有一条就是妇人不得造谣生事,不得蜚短流长。可你,你瞧瞧你干得什么事?连你亲大哥也瞧不上你,不许你回娘家了。还有,要是让我父亲母亲知道是你在造谣中伤顾家,犯了七出之条,恐怕得让我休了你!”
☆、第107章
狄心月被丈夫这一顿连打带骂给吓得不轻,次日赶快去找自己的闺蜜澄清上次说的那个话非常不妥当,只是她胡诌的,然后恳求她把去跟她的闺蜜朋友们澄清这件事情,还哭着说,要是她不帮自己,自己就要被休了。
人家听她这一说,只能勉为其难得答应她,说尽量帮她澄清。
谁都知道这个说出去的话就像是泼出去的水,要想收回来是很难的,流言这种东西,传到最后就是面目全非。除非像上一次那样皇后下令让京城中的贵妇人们各自整顿各家的主子和奴婢不得乱传话,才可以有用。
狄心月只不过是薛家的一个庶子的妻子,没品没级的,谁又会真把她要求收回关于自家哥嫂和离真相的话当回事。
故而,她去恳求闺蜜帮她澄清流言的事情效果甚微。
于是,狄正东和嘉琴和离的事情的真相倒是越传越广了。
顾金枭当然不满意狄正东拿了银子,但顾家的名声却依然是受到了损害,于是去找狄正东退银子。
狄正东自知理亏,只得退了顾金枭五千两,说本来就不是他传出去的话,而且他跟嘉琴成亲的确是受到了损失,另外的五千两他必须要留下作为补偿。
顾金枭想要回五千算五千吧,也就没有跟狄正东再计较。
他决定自己想办法,动用自己手下的人手,凡是打听到市井中有传此事的人一律抓起来,凡是哪个官员家里传这事儿,他一定找人用其他的罪名来整这个官员。
不得不说,顾金枭这种阴狠的手段还是管用,至少在他的手下的虎贲卫抓了几十个传话的平民,以及整了几个传这话的官员之后,京城里面关于狄正东和顾嘉琴和离的真正原因的流言慢慢也就消失了。至少再也没有人敢名目张胆在大庭广众之下谈论这话了。基本上到来年嘉珍出嫁之时,京城里面几乎不再有人传嘉琴给狄正东戴绿帽子是两人真正和离的原因了。
却说在嘉宜回娘家得知了嘉琴真正和离的原因回来之后不几日,慎刑司和东厂负责审问宫女谋害皇帝一案的口供出来了,几个宫女一致咬定是皇后指使她们谋害的皇帝。
她们遭遇了酷刑,不这样招认也是不行。
皇帝得了口供,隔天就找了薛首辅等几个内阁重臣还有顾金枭等几个皇帝比较倚重的公侯进宫,跟他们提前打招呼说自己要废后,希望这些士大夫能够支持自己。
不料除了夏次辅之外的所有人都一致反对皇帝废后,夏次辅呢,也没说支持皇帝,他只是不吭声而已。
就算他不吭声对于薛首辅等人都是支持了,这还是看在他的女婿任明学上府里恳求他帮忙的份儿上。本来夏次辅是礼部尚书,在废后一事上头最有发言权,而且历来他都挺讨厌薛首辅结党营私,搞一言堂的。
他决定在初次皇帝提出此事之时不吭声算是支持薛首辅一次,要是皇帝因为薛首辅等人的反对就放弃了废后,那么他也就顺水推舟卖了一次人情给薛首辅。可要是皇帝一意孤行,极力要在朝堂上执行废后,而且也找到他寻求支持的话,那么他绝对会支持皇帝。毕竟这一次宫中的宫女谋害皇帝的事情太大,皇后牵连其中,慎刑司和东厂都审问出了确切的供状,要废掉皇后也是理所当然。薛首辅等人再想保住皇后可是也得拿证据说话吧,光是嘴上一通大道理,毕竟不如确凿的证据管用。
不得不说,夏次辅可真是一只成了精的老狐狸,比起薛首辅丝毫不弱。
他这些年来一直不结党营私,给所有人公正廉明的印象,不过是看清楚了他仕途上最大的倚靠是皇帝而已。只有取得了皇帝的信任,得到了皇帝的赏识,他才可以青云直上。薛首辅的位置,可是他一直盼望得到的。
这一次皇帝要废后,甚至牵连到废立太子,让夏次辅敏锐地感觉到了这可是一个扳倒薛首辅的好机会。
一直以来,薛首辅都是讨好皇帝,顺从皇帝的,非常少跟皇帝唱对台戏。
可这一回,他却是联络其他内阁大臣还有一些公侯一致反对皇帝废后,难道真得是为了所谓的社稷稳定吗?
夏次辅心中冷笑,对于薛首辅这么做的目的门儿清,不过是为了保住太子而已,这些年来,薛首辅可没少巴结太子,在太子身上花钱。皇后要是被废了,太子是否最后会坐上皇帝位,那可是悬得很呀。当今皇帝多疑冷酷,而且乾纲独断,他能否容忍一个废后的儿子继承帝位这还是两说呢,全看皇帝心情而已。
皇帝提出要废后之后,遭遇了薛首辅等人的一致反对,这让他心中憋了一口气,让他们全都退下,说他会考虑他们的意见,仔细斟酌一番,再做出决定。
只不过等到诸位大臣出了宫之后,他又派了太监出宫宣旨,让夏次辅进宫到御书房议事。
一切都在夏次辅的预料之中,果然皇帝寻求他这个礼部尚书的帮助了,说他不能容忍一个如此狠毒的皇后在自己身边,要是不废了她,他就寝食难安。他要夏次辅调动手下的人手,找出能够克制薛首辅等人那一通大道理的礼记中的理由,写成折子,隔日在早朝时支持自己废后。
这是一个绝佳的打击薛首辅,并且取得皇帝信任的机会,夏次辅没有可能拒绝。
于是他立即答应了皇帝的所求,皇帝说等到废后之后,会给夏次辅赏赐,让他好好干。
夏次辅却说他不需要皇帝的任何赏赐,他认为作为臣子能给皇帝分忧是他分内之事。
他这么说,果然让皇帝对他刮目相看,赞赏有加。
夏次辅回去后,立即调动礼部的官员来针对薛首辅说的那些阻止废后的大道理写出了相反的理由,逐条反驳薛首辅,最后再写成了折子,一份儿上呈给皇帝,另一份儿让手下的礼部侍郎背得滚瓜烂熟。他已经想好了,次日皇帝早朝,再次提出废后之后,他就让自己手下的礼部侍郎出面陈述意见,站在支持皇帝的那一边,最后他再来附议就行了。
第二日皇帝早朝时,果然再次向满朝文武大臣提出了废后,薛首辅等人当然是再次陈述自己的理由,反对废后。
不想礼部侍郎陈峥却出列,针对薛首辅反对废后的理由说出了支持废后的原因,朝堂上的文武大臣们一时之间分成了两派,同样在朝堂的顾金枭见状心里咯噔一声,想这下糟糕了,夏次辅改变了意见支持皇帝废后了。朝臣们分成了两派,他要是不识时务还是跟着反对皇帝,那么好不容易得来的这忠诚侯的爵位说不定就会失去。他跟随皇帝这么多年,当然明白皇帝是个什么样的人。昨日皇帝还说他要斟酌一下,今日却在朝堂上言辞肯定的要废后,而夏首辅也改变了立场,他手下的礼部侍郎站出来支持皇帝,反对薛首辅了。这一切非常明白地告诉了顾金枭,皇帝废后之心坚决,并且准备充分,他要是不知好歹,可是会遭殃。
尽管废掉了皇后,皇后所生的太子储君之位堪忧,可要是太子老老实实地不犯错,皇帝要废掉他也是不容易的。只要太子在,皇帝也不大可能封贤妃为皇后,顶多封她一个贵妃就到头了,如此一来,顾家也不会遭遇什么损失。一开始,薛首辅找到自己不过是害怕贤妃成为皇后,太子被废,潭王成为太子,从而对薛家和顾家造成威胁。
到底是先明哲保身,再图谋保住太子好,还是现在就在朝堂上支持薛首辅坚决反对皇后好呢,顾金枭选择了前者。
所以就在薛首辅带头的几位内阁大臣和礼部侍郎陈峥展开了辩论之后,他识相地眼观鼻,鼻观心不发一言了。
朝堂上的风头一转,一开始支持薛首辅的许多公侯大臣们也慢慢地闭住了嘴,最后只剩下薛首辅一个人在跟礼部侍郎陈峥争辩。
薛首辅比起年富力强的礼部侍郎自然是精力不济,经过半个多时辰的唇枪舌剑的争辩之后,他声嘶力竭败下阵来。
皇帝在上头喝着茶闲闲地看着薛首辅跟礼部侍郎辩论最后落败了,便也开口了,先表扬了一番薛首辅所为是忠君爱国,朝廷需要不同的意见,接着也对礼部侍郎陈峥表示赞赏,说就采用礼部呈上的废后条文,择日宣旨废后,接着他让太监宣布退朝。
薛首辅从朝堂上下来,即刻觉得老了十岁,他让自己的长子薛云沛扶着自己慢慢走出了金殿。
一出来,不由得打了个冷噤,望一望宫城上空铅灰色的天空,发现飘下了细细的雨丝。
出了宫,上了薛家的马车,父子两个挨着坐在一起。
“云沛,咱们薛家是不是要败了?”沉默了好一会儿,薛首辅低声喃喃地问身边的长子。
薛云沛赶忙答话:“怎么会,父亲自从陛下登基开始便尽力辅佐他,这一次出于社稷稳定的考虑才反对废后的,陛下方才在金殿上不是也说了吗,父亲这是忠君爱国之举。父亲不要往心里去,既然皇后已经保不住了,那么咱们接下来索性不管太子了。太子即便被废,贤妃上位,潭王成为储君,咱们也跟别的大臣一样去巴结潭王就行了。更何况,潭王那里有四弟搭线,咱们应该很容易搭上潭王的。儿觉得父亲大可不必太担心太子的废立。”
“哎……”薛首辅长叹一口气,他这会儿真是头疼。
薛家现在就只有他才知道老四跟潭王早已经因为老四媳妇结怨,要不是这样,他哪可能要跟一众阁臣公卿建立保后联盟反对皇帝呢?按照他以往的做风,本该是支持皇帝才对的呀。
可恨那夏次辅却做了叛徒,一开始他也是支持自己这边保住皇后的,临了却站到了皇帝那边去,做了本该自己这首辅该做的事情。
这下子夏次辅得了皇帝的信任和赞赏,怕是会对自己的首辅之位产生威胁了。
按照这个情况发展下去,他要是再做下让皇帝不满的事情,定然会让皇帝心生嫌隙,厌弃自己。
所有被皇帝讨厌的大臣是个什么结果,他比谁都明白。
他心中升起了警惕之心,同时考虑要是潭王真成了太子,薛家何去何从,老四夫妻又该何去何从?
☆、第108章
锦墨居东次间。
薛云霖坐在南窗下的炕上,接过嘉宜递过去的热茶慢慢喝着,回想着刚才在父亲的书房里面,父亲对他说的那些话。
父亲说,今日在朝堂上他为了自己冒险反对皇帝废后,却让夏次辅钻了空子,支持皇帝废后,于是皇帝最后取得了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