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裴公笑了笑,沉吟道:“今年天子因关中粮食不足,又驾幸洛阳,我想关中地狭谷少,堂堂天子频繁就食东都,终究不是长久之策。”我听他话中有未尽之意,随口笑道:“父亲不是要……”一语未毕,不觉捂住了口:史书中裴公改善漕运之事,此时难道尚未发生?
裴公为人何等精细,锐利眸光向我投来:“阿妍有何佳策?”
我噎住,一时未生急智,只得老实道:“父亲难道不曾想过变陆运为水运,鼎新漕运?”
裴公苦笑道:“自然想过。贞观、永徽之际,禄廪不多,每年关东运粮一二十万石,便足以周赡。现今国家用度渐广,边兵所需粮草远多于前,官员亦较太宗朝为多,而百官俸禄又出于租调……”
裴皋在一边接道:“他们只知道说宇文相公专好聚敛,以媚圣人,但若是没有宇文相公这样的臣子,圣人吃什么,朝廷百官吃什么?何况,圣人喜好音乐,宫人有四万之多,音声人亦有数万,也都是要吃粮米的,宫中……”
“六郎!”裴公向他投去一记既嘉许又严厉的目光。裴皋一向只关心实务,为人殊无矫饰。他批评皇帝奢靡,虽有道理,却未免过于直白。裴公见他不说话了,叹了口气,续道:“这些年来,漕运粮食数倍于前,尚且不足。如今的漕运之法,是江淮粮食经水运到洛阳含嘉仓,然后由含嘉仓经三百里陆运,到陕州太原仓,再由太原仓转运到华州永丰仓和京城太仓。我想过在汴河与黄河交界处设一仓,转运江淮租米,却不知下一步该当如何。阿妍既提到变陆为水,想必亦有心得,说来看看。”
我只得硬着头皮笑道:“女儿听闻三门峡最是险恶。”
“三门峡?阿妍为何说起三门峡?不过,那里确实险恶。我听说,那三门是神门、人门、贵门,尤以鬼门最恶,水道极窄,水流又急……”裴夫人道。
我实在不想说得太细,不想把在史书中看来的古人智慧窃为己有,便拼命暗示:“三门峡……若能绕过三门峡——”
“正是!正是!”裴公猛地搁下筷子,“在陆上开凿山路,越过三门峡之后,便可仍旧用船运粮!若在三门峡以东设一转运仓,再在三门峡以西设一仓,自三门东侧,经十余里山路陆运,送到三门西侧……”
裴皋接道:“再以黄河漕船送到陕州太原仓和华州永丰仓,然后由华州永丰仓运送到京城太仓。如此,则三百里陆运变为十余里而已。”[2]
裴公拍案道:“三门的十余里山路,显庆年间已由苑西监褚朗开凿过,如今续凿想亦不难。好,好,好!我要写一封奏疏……”
“吃饭!”裴夫人嗔他,又吩咐婢女端上一道羹汤,调笑道,“我藏着这‘十遂羹’呢,只待阿妍替你出了主意,才与她吃——阿妍真是聪慧!”
十遂羹由海紫菜、鹿角、腊菜、沙鱼等食材熬成,以鸡、羊、鹑汁及决明、虾等浸渍,耗时耗力,滋味绵密深长,我吃得很开心。裴夫人瞧了我一会,笑道:“阿妍,你方才不是说,吃了我这里的糕饼羹汤,就吃不惯崔家的饮食了?那你过来,随阿母居住,岂不好?”
“啊?”我努力咽下一口羹汤。
“你表兄不是要去河东了吗?代州寒冷,哪里比得上两京?我也舍不得你吃苦。”
我张了张嘴。代州?
裴夫人似乎误解了我的犹疑:“移居是大事,阿妍先问问你表兄。总之,依我的意思,你不要随你表兄去河东了,来阿母这里罢——你父亲宦游多年,我一直随他在外,最知道官家女子跟从父亲丈夫远游的苦楚。”说着,斜了裴公一眼。
“咳咳。过些时日我也要去河东、河北,军中不能带家眷,娘子只管安心留在洛阳。”裴公听完她的数落,向我道,“你既已做了我们的女儿,当然应该在裴家住。将来出嫁,也是要从裴家出门的。”
官员考课按例在秋天进行,每年一考,大部分职位的任期都是三考或四考,任期结束称为“考满”,因此每年考后常有官员迁转调动,但我全不知道崔颢也要离京了。我压下心中的惊诧,转开话头:“去河北军中?”
裴公点头:“圣人有意以信安王为河东、河北行军大总管,以我为副总管。”
“父亲千万小心……契丹人勇武善战,突厥、室韦人又多计谋。”我低首望着他襕袍下摆的素色暗纹,轻声道。
我待裴公情切,固然是因为早就读到过他的政绩:他精诚务实,在地方累有善政,后来佩玉服紫,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改革粮运,开通河漕,由江南运粮入京畿,三年运粮七百万石,省钱数十万缗。但之所以去读那些事迹,却是因为另一个人……因为想了解那个人的一切,致使探索欲、好奇心不停蔓延,蔓延到与那个人相关的所有人事。
[1]隋唐时代建造宫殿将活着的小孩子放进夯土,确有其事。考古工作者在洛阳城一处隋唐宫殿遗址的夯土中,发现了小孩子的骨架,见吴涛《盛唐时期的东都洛阳》,《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第6期。
[2]关于裴耀卿鼎新漕运的细节及裴耀卿本人生平,参见何汝泉《唐代转运使的设置与裴耀卿》,杨海民《裴耀卿粮食物流通道建设思想与实践研究》,杜希德《剑桥中国隋唐史》,司马光《资治通鉴》,以及两唐书裴耀卿传。按,裴耀卿可能早在开元十八年已提出鼎新漕运的设想,但直到开元二十一年他才正式向皇帝再次提出,开元二十二年拜相后,才有机会实施。所以虽然本文现在的时间是开元十九年,但让阿妍和裴公现在提出这个计划也不算晚。
裴公为人何等精细,锐利眸光向我投来:“阿妍有何佳策?”
我噎住,一时未生急智,只得老实道:“父亲难道不曾想过变陆运为水运,鼎新漕运?”
裴公苦笑道:“自然想过。贞观、永徽之际,禄廪不多,每年关东运粮一二十万石,便足以周赡。现今国家用度渐广,边兵所需粮草远多于前,官员亦较太宗朝为多,而百官俸禄又出于租调……”
裴皋在一边接道:“他们只知道说宇文相公专好聚敛,以媚圣人,但若是没有宇文相公这样的臣子,圣人吃什么,朝廷百官吃什么?何况,圣人喜好音乐,宫人有四万之多,音声人亦有数万,也都是要吃粮米的,宫中……”
“六郎!”裴公向他投去一记既嘉许又严厉的目光。裴皋一向只关心实务,为人殊无矫饰。他批评皇帝奢靡,虽有道理,却未免过于直白。裴公见他不说话了,叹了口气,续道:“这些年来,漕运粮食数倍于前,尚且不足。如今的漕运之法,是江淮粮食经水运到洛阳含嘉仓,然后由含嘉仓经三百里陆运,到陕州太原仓,再由太原仓转运到华州永丰仓和京城太仓。我想过在汴河与黄河交界处设一仓,转运江淮租米,却不知下一步该当如何。阿妍既提到变陆为水,想必亦有心得,说来看看。”
我只得硬着头皮笑道:“女儿听闻三门峡最是险恶。”
“三门峡?阿妍为何说起三门峡?不过,那里确实险恶。我听说,那三门是神门、人门、贵门,尤以鬼门最恶,水道极窄,水流又急……”裴夫人道。
我实在不想说得太细,不想把在史书中看来的古人智慧窃为己有,便拼命暗示:“三门峡……若能绕过三门峡——”
“正是!正是!”裴公猛地搁下筷子,“在陆上开凿山路,越过三门峡之后,便可仍旧用船运粮!若在三门峡以东设一转运仓,再在三门峡以西设一仓,自三门东侧,经十余里山路陆运,送到三门西侧……”
裴皋接道:“再以黄河漕船送到陕州太原仓和华州永丰仓,然后由华州永丰仓运送到京城太仓。如此,则三百里陆运变为十余里而已。”[2]
裴公拍案道:“三门的十余里山路,显庆年间已由苑西监褚朗开凿过,如今续凿想亦不难。好,好,好!我要写一封奏疏……”
“吃饭!”裴夫人嗔他,又吩咐婢女端上一道羹汤,调笑道,“我藏着这‘十遂羹’呢,只待阿妍替你出了主意,才与她吃——阿妍真是聪慧!”
十遂羹由海紫菜、鹿角、腊菜、沙鱼等食材熬成,以鸡、羊、鹑汁及决明、虾等浸渍,耗时耗力,滋味绵密深长,我吃得很开心。裴夫人瞧了我一会,笑道:“阿妍,你方才不是说,吃了我这里的糕饼羹汤,就吃不惯崔家的饮食了?那你过来,随阿母居住,岂不好?”
“啊?”我努力咽下一口羹汤。
“你表兄不是要去河东了吗?代州寒冷,哪里比得上两京?我也舍不得你吃苦。”
我张了张嘴。代州?
裴夫人似乎误解了我的犹疑:“移居是大事,阿妍先问问你表兄。总之,依我的意思,你不要随你表兄去河东了,来阿母这里罢——你父亲宦游多年,我一直随他在外,最知道官家女子跟从父亲丈夫远游的苦楚。”说着,斜了裴公一眼。
“咳咳。过些时日我也要去河东、河北,军中不能带家眷,娘子只管安心留在洛阳。”裴公听完她的数落,向我道,“你既已做了我们的女儿,当然应该在裴家住。将来出嫁,也是要从裴家出门的。”
官员考课按例在秋天进行,每年一考,大部分职位的任期都是三考或四考,任期结束称为“考满”,因此每年考后常有官员迁转调动,但我全不知道崔颢也要离京了。我压下心中的惊诧,转开话头:“去河北军中?”
裴公点头:“圣人有意以信安王为河东、河北行军大总管,以我为副总管。”
“父亲千万小心……契丹人勇武善战,突厥、室韦人又多计谋。”我低首望着他襕袍下摆的素色暗纹,轻声道。
我待裴公情切,固然是因为早就读到过他的政绩:他精诚务实,在地方累有善政,后来佩玉服紫,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改革粮运,开通河漕,由江南运粮入京畿,三年运粮七百万石,省钱数十万缗。但之所以去读那些事迹,却是因为另一个人……因为想了解那个人的一切,致使探索欲、好奇心不停蔓延,蔓延到与那个人相关的所有人事。
[1]隋唐时代建造宫殿将活着的小孩子放进夯土,确有其事。考古工作者在洛阳城一处隋唐宫殿遗址的夯土中,发现了小孩子的骨架,见吴涛《盛唐时期的东都洛阳》,《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第6期。
[2]关于裴耀卿鼎新漕运的细节及裴耀卿本人生平,参见何汝泉《唐代转运使的设置与裴耀卿》,杨海民《裴耀卿粮食物流通道建设思想与实践研究》,杜希德《剑桥中国隋唐史》,司马光《资治通鉴》,以及两唐书裴耀卿传。按,裴耀卿可能早在开元十八年已提出鼎新漕运的设想,但直到开元二十一年他才正式向皇帝再次提出,开元二十二年拜相后,才有机会实施。所以虽然本文现在的时间是开元十九年,但让阿妍和裴公现在提出这个计划也不算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