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峥嵘 第294节
  所以,李道宗取代李神符出镇并州,对东宫的影响顶多是,恢复到之前的状态。
  但郑善果却难以理解李建成内心深处的惶恐,去年史万宝顿足不前,葬送三万大军,并险些让淮阳王李道玄战死……这件事虽然被压了下去,但在宗室中却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前车之鉴,不可不防……李道宗很可能不会依附天策府,但也必定不可能仿李神符一般投入东宫门下。
  第四百五十二章 送礼(下)
  承乾殿。
  踏入后殿,李世民随手解下沾了雪迹的外衣丢给侍女,看向迎上来的妻子,笑道:“怀仁礼单送来了?”
  “是,东宫、武德殿、承乾殿各一份,三姐亲自送来的。”秦王妃拿起宽松的衣衫服侍李世民穿上,“适才三堂姐来过,还说起这事呢。”
  “已然听说了。”李世民放声笑道:“东宫、齐王府幕僚的礼单,是长安令李乾佑送去的,天策府幕僚的礼单,是客师送去的……应该是怀仁特地安排的。”
  “李怀仁处事精细。”秦王妃解释道:“李楷、王仁表、李昭德等人分送晚辈礼单,没有漏了一人。”
  “的确如此。”李世民忍不住摇头笑道:“崔舍人被使的团团转,就连三姐夫也派上了用场。”
  没瓜葛的人自然不用送礼,但三省宰辅,李善也不会漏掉,但登宰辅门,不是谁都可以的……当然,出身清河崔氏的崔信,和平阳公主的夫婿柴绍是肯定有这个资格的。
  宰辅中,和李善关系最好的门下省侍中陈叔达、长子杨思谊与李善很有交情的中书令杨恭仁这两家,是崔信去的,除了这两家之外,崔信还抢去了门下省另一位侍中裴世矩。
  “崔公请入内。”仆役恭敬的请崔信入内。
  虽然只是个中书舍人,但清河崔氏的嫡系子弟,天下大可去得。
  崔信笑着踱入门内,在仆役的指引下一路走到内院,看见坐在榻上但身材挺拔,满头白发但双目依旧有神的裴世矩……看上去没病没灾的,躲起来是因为没脸见人吗?
  但再躲能躲到哪儿去呢?!
  七十六岁了,如果死的早一些……崔信在心里想,或许怀仁能轻松一些。
  “拜见安邑县公。”
  “闻喜转为安邑,倒是崔舍人得清河正名。”裴世矩延手,然后摆手斥退仆役。
  崔信叹道:“难道不是拜足下所赐?”
  裴世矩目光阴沉,这句话实在太让他难堪了……虽然他怂恿崔信出使马邑,主因是因为诱出李善。
  但同时,裴世矩也极为忌惮李善与清河崔氏联姻……如果崔信有什么闪失,李善自然无望再取清河崔氏女。
  但没有想到,计划进行的很顺利,但结果却是恰好反了过来……就在昨日,圣人李渊下诏,中书舍人崔信招抚苑君璋有功,赐爵清河县侯。
  以郡望封爵,向来是五姓七家的专权……如另一位中书舍人卢赤松爵封范阳郡公,太子左庶子郑善果爵封荥阳郡公。
  而裴世矩前朝因位高权重亦得郡望封爵,闻喜县公……但入唐后改封为安邑县公。
  崔信爵封清河县侯,虽然只是县侯,但却是以郡望封爵,这也代表着,崔信正式成为清河崔氏一族的头面人物,在一定程度上能代表清河崔氏。
  与这样的人物结怨,裴世矩也只能感慨时运不济……这也是他选择投入东宫的一个原因,他虽然在府内养病,但消息却灵通的很,崔信显然有意许女李善,有清河崔氏为姻亲,普通的政争手段已经对那个青年无用了。
  只简短的对答,脸皮已经撕破了,裴世矩面色清冷,“老夫抱病在身,崔舍人可还有事?”
  崔信轻声笑道:“此次来访无非二事,其一拜谢裴公举荐之恩,其二是来送贺礼的。”
  举荐之恩……裴世矩嘴角动了动,“贺礼?”
  “已然腊月,新年不远,但雁门距长安千里之遥,新年贺礼,自然只能由在下转呈。”
  替李善转呈新年贺礼……裴世矩脸色铁青一片,冷笑道:“清河崔氏,天下望族,足下名门子弟,却为黄口小儿奔走!”
  “哈哈哈!”崔信浅笑道:“难道李怀仁非名门子弟?”
  前隋申国公李穆之后,的确称得上名门子弟。
  “更何况,李怀仁尚未加冠,山东筹谋,马邑定计,心机手段均属上层,更兼诗才盖世,此等人杰……”崔信惋惜道:“久闻裴公慧眼,不料却如此不智。”
  如果说之前,裴世矩或许还相信崔信不知太多的内情,但历经马邑招抚事,他当然能肯定……崔信这完全就是在嘲讽自己,他不可能不知道自己几乎是被逼着出手的。
  裴世矩缓缓闭上双眼,“贺礼……他不是已经送了五颗头颅给老夫吗?”
  崔信心中一紧,当日他在代县,亲耳听到李善要五颗头颅,第二天送来的五颗头颅全都是代县赵氏族人……他还一度懵懂,李善却说这是给裴世矩,没想到居然是真的。
  如此说来,裴世矩应该就是借代县赵氏使得手段……只是这等事,必然找不到证据。
  “裴公误会了。”崔信从袖中取出一物,缓缓的放在裴世矩面前。
  裴世矩微眯双眼,低头看见一顶还沾着紫黑色血迹的皮帽。
  “此为处罗可汗三子,阿史那摸末所戴皮帽。”崔信叹道:“裴公使得好手段,怀仁几近绝境,无奈之下,拼死一搏,幸得上天眷顾,方能全胜而归,以此帽相赠,谢过裴公。”
  裴世矩气息不均,双目喷火,几失仪态,双手摁在榻上,怒喝道:“小儿安敢!”
  将郁射设的皮帽送到裴世矩面前,这是炫耀,这是羞辱,更是一种威胁……要知道郁射设的头颅已经被砍下。
  崔信心里也清楚,李善和裴世矩之间,绝无回旋的余地……自己已经站在了李善这一边。
  更别说,裴世矩欲阴杀李善,却险些让自己身死马邑……难道自己还要有所迟疑吗?
  崔信缓缓起身,轻声道:“怀仁寄语,还请裴公安养,长命百岁,方能亲眼目睹。”
  看着崔信离开的身影,裴世矩身子在剧烈的颤抖。
  离开裴府,崔信趋马在街上游荡,心里想着裴世矩会有什么样的下场……在亲眼目睹李善在马邑的手段后,他很清楚自己这位未来女婿虽然名善字怀仁,但绝不心慈手软。
  “崔表叔。”
  崔信侧头看见了李楷,笑道:“德谋,明日赏梅,可准备妥当了?”
  “自然早已安排妥当。”李楷趋马上前,落后几步,笑着问:“表叔怎的未乘车?”
  崔信哈哈一笑:“曾听稚圭提及怀仁骑术糟糕,但此次马邑一行,却再非旧观。”
  逼降苑君璋,放回结社率后,李善率亲卫急行回雁门关,他惊喜的发现,崔信的骑术比他还要糟糕……或许可以换个说法,李善的骑术在不知不觉中飞速的增进。
  闲聊了几句后,李楷叹道:“半载未见,不知何日方能再聚……”
  崔信隐隐听出了点味道,却没有追问什么,毕竟李楷的父亲李客师的身份有些特殊。
  第四百五十三章 东山(上)
  武德四年,杜如晦遇挫而归,东山寺这座虽然历史悠久,但名不见经传的寺庙渐渐有了些名气……一方面是西来真经,另一方面是因为东山酒楼。
  自那之后,东山寺香火鼎盛,上香拜佛的达官贵人络绎不绝,村中青壮还按照李善的安排特地铺了青石板,移栽各式树木,使得东山寺景色亦可一观。
  马车缓缓停在山脚处,张氏和崔小娘子下了车,第一眼就看见不远处亭子里迎客的张文瓘、李楷两人,第二眼看见亭子后方的大片树林。
  崔信翻身下马,笑道:“你们倒是来得早。”
  “姑父。”
  “表叔。”李楷行礼道:“凌公、霍国公已至。”
  “霍国公也来了。”崔信微感诧异,凌敬和李善关系密切,这也罢了,但柴绍这明显是来给李家撑腰的啊。
  其实今日宇文士及也想来……只是怕南阳公主不让他进寺。
  “姑母。”
  “表婶。”
  张氏和崔小娘子缓步入亭,前者笑着问:“久闻东山寺之名,只可惜今日犹有积雪,难见美景。”
  张文瓘指了指周边的树林,“姑母,再过月余,此地红白相间,美不胜收。”
  二月盛开,只有杏花,崔信点头道:“听怀仁提及,所谓‘吹面不寒杨柳风,沾衣欲湿杏花雨’便是此地。”
  张文瓘朝崔小娘子挤挤眼,“日后还要让怀仁兄补全此诗。”
  崔信哈哈一笑,“怀仁残句颇多,不过尚未加冠,不急不急。”
  众人缓步登山,虽然昨夜还下过雪,但一大早就有青壮将山路打扫的干干净净,两旁有青翠依旧的松树,有造型古朴的桃树,偶尔还能看见几只小松鼠在林间窜来窜去。
  东山寺大门敞开,李客师夫妇并两个儿媳,以及凌敬、柴绍、朱氏共同出迎,这是双方在决意定亲后的第一次见面。
  非礼勿视,崔信只扫了一眼就将注意力投向李客师、柴绍等人,心里想起妻女对朱氏的描绘……双目有神,怀仁仗义,非寻常妇人。
  “崔舍人。”柴绍笑容可掬,“昨日未提及此事,还望见谅……平阳是晚间才吩咐的,只怕慢待了清河崔氏。”
  崔信微微摇头,“客师兄、凌公都是多年旧交,何谈得上慢待?”
  凌敬叹道:“去岁清河,何曾想过今日。”
  几人都有些感慨,去年的李善,初有名望,得崔信看重,列入选婿名单,没想到转眼间李善斩崔帛头颅平乱……本以为一切成空,但却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几人叙谈,张文瓘和李楷是晚辈,插不进嘴,站在一旁听着女眷的叽叽喳喳……今日长孙氏特地带上两个儿媳,就是为了热闹一些,她知晓朱氏不是个话多的人,生怕冷场。
  长孙氏的长媳出身博陵崔氏旁支,拉着崔小娘子低声说:“李郎君诗才盖世,他日可别吝之。”
  “怀仁吟诵成诗,可传后世,可惜诗文尚少,吝于外传。”长孙氏也忍不住说:“惜怀仁远在千里之外,否则今日逼其成诗。”
  张文瓘笑道:“寒冬腊月,却无芙蕖。”
  众女一阵嬉笑,笑得崔小娘子垂下头去,张氏搂着女儿的肩膀,“听闻怀仁善吟花,适才见路旁桃树,明岁回京,必有佳诗。”
  李善善吟花……也是,荷花、牡丹、杏花都有佳作,但张文瓘和李楷都面色古怪,从今年开始,吟花的诗文……几乎每天都会出几篇。
  为什么?
  当然是因为李善那句“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也是因为他后来被逼着做的那首“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长安”……现在平康坊有些牌面的都换成花名了。
  几个女眷不懂,但这些男人……都懂,看柴绍、李客师忍笑,再想想陪在李善身边的美妾俏婢,崔信脸色有些难看,挥袖道:“且进去吧。”
  众人入寺,女眷去上香,几个男客在偏殿坐定闲聊。
  “哈哈,崔公勿恼。”柴绍长笑道:“在下曾听平阳提及令媛,去年旧事,慷慨而言,今岁《爱莲说》,正是天合之作。”
  崔信脸色微变,对于李善斩崔帛平乱一事,女儿为李善鸣不平……但终究坏崔氏利益,这种事是不好传出去的。
  “若非值勤宫禁,今日平阳必至。”柴绍感慨道:“今日议定,明日在下替李家递送婚书。”
  崔信眼角余光扫了扫李客师和凌敬,没发现什么异常,但心中有些犹疑……长孙氏做媒,按理来说,应该是长孙氏或李客师递送婚书,柴绍却主动跳出来代送婚书。
  虽然没怎么打过交道,但崔信也听说过,柴绍其人,虽战功累累,但端谨安分,西征大胜,未有骄色,自从平阳公主执掌北衙禁军以来,除了奉圣命辖马引之外,少有交际……今日冒这个头,肯定是平阳公主的决定。
  婚书上李善父祖辈肯定是空缺的……柴绍应该是从平阳公主那边得知,而李客师、凌敬真的不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