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小姨带娃日常 第186节
  这样的人曹家巴结还来不及,又怎敢得罪!
  那是半点都不敢得罪的啊!
  若皇后当场发作出来还好,怕只怕当面不说,却将此事记在了心里,等要命的时候推上一把,就够曹家喝一壶的。
  自从这事闹出来,孙氏一直派人暗中观察皇后的反应。听说皇后身体不适,要了汤婆子的时候,孙氏顿时惊出一身冷汗。
  就知道李氏不能留了。
  思及此,孙氏看向曹寅,斩钉截铁:“你现在就写一封休书来,连夜带上李氏和休书去李家,把这事说清楚。咱们曹家庙小,盛不下李家这尊大佛!”
  这回不光李氏傻眼,连曹寅也愣住了。他以为关几天,或者跪跪祠堂就能揭过,根本没想把李氏休回家。
  毕竟李煦才是始作俑者,李氏顶多算帮凶。
  对上李氏乞求的目光,曹寅脚下像生了根,看得孙氏牙根麻:“好好好,儿大不由娘是吧,今天我就打死你这个不孝的东西!”
  看起来好像小题大做,可孙氏不敢赌皇后是个好性儿的,更不敢拿曹家全家老小的未来去同情李氏这个吃里扒外的儿媳。
  若这一回饶过李氏,天知道还会不会有下一回。这一回曹家侥幸躲过了,下一回能不能有这样的幸运也很难说。
  曹寅见额娘真急了,把孝字都抬出来了,又怎敢继续袒护李氏,只得按孙氏说的去办。
  所以等康熙用过晚膳传曹寅说话的时候,曹寅正带着李氏和休书往李家赶呢。
  曹寅不在,孙氏带着曹宣过来请罪了,给曹家定下的罪名是僭越和冲撞圣驾两条。
  康熙没想到曹家对这事如此重视,郝如月倒觉得孙氏很精明,看出李家是个祸害赶紧切割。
  历史上,曹家到底是怎么一步一步由盛转衰,直到被抄家夺爵的,郝如月并不清楚。
  可从雍正皇帝的区别对待,她猜其中应该有李家的一份功劳,甚至李家的罪过可能比曹家更大。
  曹家趁着这个机会,及时甩掉李家也好,没准儿能保住这一世的荣华。
  只是不知道曹大家这一世没有经历磨难,还能不能写出旷世名著《红楼梦》来。
  但愿贾家不倒,大观园不散,宝玉和黛玉能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闹剧收场,郝如月窝在男人怀中,由着男人给她暖背揉肚,在沉沉睡去之前,如是想。
  第一回 南巡就微服私访,前朝后宫虽然都安排好了,不会闹出什么乱子来,但也不能在外面待太久。
  从曹家离开,一行人便踏上了回程的道路。去时带着任务,归来一身轻松,把沿途风景看了一个遍。
  “皇上,这条不是回京城的官道吧?”走着走着郝如月就发现不对来。
  彼时康熙正在车里教两个女儿算术,马车颠簸怕烫到两个小的没敢点灯,只将车帘撩开引进自然光。
  视线转向车窗外,康熙笑道:“临时想去五台山看看。”
  小七很快用康熙教的方法解出一道题来,就伸长了脖子去看小六的,发现小六也快解出来了,用的却是自己的方法。
  “六姐,汗阿玛教的方法步骤更少。”小七拿起自己的答案给小六看。
  小六扫一眼,指着自己的答案:“你看清楚了,这里才是这道题的答案,后面是下一道题的。”
  小七仔细一看还真是,又仰头去看康熙:“汗阿玛,六姐只用了四步,她把下一道题也解完了。”
  康熙:“……”
  康熙拿起小六的答案一看,可不是比自己的解法更巧妙,却不是很好理解。
  他指着其中一步问:“怎样就想到这里了?”
  小六喜静,最讨厌自己做事的时候被人打断,也不回答康熙的问题,提笔在纸上直接写下一个数字。
  “这是?”康熙问她。
  小六面无表情:“这是再下一题的答案。”
  “……”
  好吧,他才疏学浅,教不了,根本教不了,回去得请个专门的人来教了。
  就在康熙震惊的时候,小六又说:“汗阿玛,给我找个外语师傅吧,我想学外语。”
  小七好奇:“怎么又想起学外语来了?”
  “我想学国外的算术,可惜语言不通。”小六认真回答。
  “……”
  小七愣了一下,笑起来:“你早说呀,外语师傅还不是现成的?”
  郝如月和康熙都惊了,感叹小六到底是什么天才儿童。
  宫里只阿哥们有学堂上,小格格们识字一般是跟着自己额娘学。
  宫里的妃嫔们出身不俗,几乎都认字,可也仅限于能看懂书信和账本什么的。偶尔写写诗,陶冶一下情操那都算是才女了。
  郝如月能写会算,也都是实用型的,完全没料到自己能生出一个学者型的闺女来。
  小六是从什么时候喜欢上算术的,郝如月想不起来了,好像还是皇上亲自给启蒙的。之后是皇上、太子、大阿哥、三阿哥、四阿哥谁有空谁教,可以说是吃“百家饭”成长起来的。
  等小六识字了,就开始自己找书看,一天当中除了吃饭睡觉,几乎都在看书,如痴如醉。
  小七想拉着她一起玩,反被小六压着做题。什么时候听见小七揪着头发嗷嗷叫,不用问,肯定是被小六出的题目难住了。
  不过小七也是个鬼灵精,嗷嗷叫着惨烈,却每回都能连滚带爬地把题目做出来。
  康熙自诩文武双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算术、历法、外语、医学无一不通,也没想到能生出小六这样一个算术狂魔。
  他凡事求全,小六专攻一项,直接通玄。
  要多玄,有多玄。
  刚刚那些题是他闲来无事出给两个女儿解闷儿用的,毕竟旅途漫长,总要找点事做。
  小七性子跳脱,哪里坐得住,只看一会儿就烦了。看看这儿,摸摸那儿,一会儿指使指使五阿哥,一会儿跟太子说说话。
  不过康熙随手指点一下,小七还就真把题目给解出来了。
  康熙很满意,又看小六,只见她把三道题目都看了一遍,然后才开始解题。
  相比小七的灵活跳脱,小六明显沉静许多,也不用他指点什么,下笔从容,字迹工整。
  小六长得像他,性格也像,果然还是比小七更聪明一些。
  然而等小六解完,看过小六的答案,康熙就有些笑不出来了。
  小六的解法比自己指点小七的步骤更少,也更巧妙,是他从来没想过的一种简便方法,只是对算术的思维要求更高。
  等闲不会朝那个方向去想,但看到答案的瞬间会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被醍醐灌顶之后,又看见小六想也不想直接写出了最后一题答案,康熙感觉脑壳都给人给撬开了似的。
  这不是夸一句聪明就能形容的。
  正在郝如月和康熙两脸震惊的时候,小七毛遂自荐要给小六当外语老师。
  第125章 看破
  乾清宫的南庑房有安排外语课,还不止一种外语。小六每天醉心算术,没有机会也没有精力学,倒是小七总缠着五阿哥,动不动就乔装成五阿哥的伴读,跟去旁听。
  没错,五阿哥在小六和小七两姐妹的联手督促下,前年通过了皇上的考校,终于有资格去南庑房读书了。
  由于学生的年龄跨度比较大,南庑房早早分了班,太子和大阿哥一个班,由大儒授课。三阿哥、四阿哥一个班,由翰林院侍讲授课。七阿哥、八阿哥和最晚入学的五阿哥一个班,虽然也是由翰林院侍讲授课,但进度明显要慢很多。
  七阿哥身体不好,学一段便要休养一段,八阿哥年龄小,即便如此,也没耽误五阿哥的学业吊车尾。
  索性七阿哥和八阿哥从前就与五阿哥相熟,倒也没人笑话他,还会尽量帮助他。
  当然给五阿哥帮助最多的,还是小七。
  别看小七跟五阿哥一样入学最晚,平时学习也不认真,还是个旁听生,但学业几乎可与慢班学霸八阿哥比肩。
  有她帮忙补习,五阿哥仍旧还是掉在车尾,却勉强能通过皇上的考校,不会轻易受罚了。
  五阿哥学主科是个渣渣,但外语出奇地好,背单词比背儒家经典快多了。更难得的是,听力和口语也是出类拔萃。
  海晏河清之后,皇上再一次力排众议重开海禁,在沿海建港口,鼓励海上贸易。
  赫舍里家长房顺势成为了第一批海上贸易捞金人,没错第一批就是捞金,不存在难度,谁干都能挣钱。
  八旗贵族保守派居多,在平原跑马跑惯了的人,你让他下海,简直比杀了他还难受。
  刚开海禁那会儿,前朝反对的声音不小,郝如月在后宫都有耳闻。
  听到最多的抱怨是:“咱们旗人都不会游泳,万一船翻了掉水里,还不得淹死!”
  郝如月哭笑不得,无力反驳,只传了赫舍里家长房的人过来说话,问她们想不想做海上贸易。
  不出预料,大福晋也担心不会游泳掉水里淹死的问题,佟佳氏还好些,说不会游泳可以去学,乌雅氏在旁边一头黑线:“海船都是大船,轻易翻不了。”
  终于遇上一个懂行的,郝如月问乌雅氏有什么打算,乌雅氏笑着说船她早备好了。
  郝如月惊讶:“禁海令才解除,你把船都准备好了?”
  造船可不是小事,花费多就不说了,工期也长。以古代的工艺,造海船怎么也要一两年时间。
  走海上贸易一去一回不容易,不可能只一艘船上路,怎么也要三艘以上组船队才保险。
  特别是头一回出海。
  对上皇后、大福晋和佟佳氏同时投过来的震惊目光,乌雅氏轻咳一声:“朝廷收台湾之后,臣妇记得皇后娘娘提过一嘴,说台湾回归了,朝廷下一步可能会开放海禁。臣妇从那时候就开始准备了,只等禁海令解除。”
  果然是个有眼光的,自己没看错人,郝如月热切地看向乌雅氏:“船都准备好了,打算什么时候启程?”
  朝廷的禁海令刚刚解除,沿海已经动起来,八旗贵族们却仍然在担心不会游泳掉海里会不会淹死的问题。
  不仅郝如月,皇上也是一个头两个大,甚至动了朝廷组建船队出海的念头。
  毕竟明朝有郑和下西洋,康熙也想弄出一个郑和来。奈何宫里的太监都不识字,文化水平太低,给郑和提鞋都不配,实在无人可用。
  大清的根本是八旗,八旗都不支持,海禁怎么开还得怎么关上。
  历史上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