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宫春暖 第17节
  他的声音清沉而充满力道,像一把锋利的刀,瞬间斩断了希锦和霍二郎眼神间的黏连。
  希锦也骤然回过神,她快速扫了一眼自己的夫婿和儿子,脸上便发烫起来,心里也生了愧疚。
  原不该这样,都已经过去三年,她竟在霍二郎面前如此失态,实在不该。
  好在这时候,霍二郎也反应过来了,他笑吟吟地望向阿畴:“宁兄这是打算过去哪里?”
  阿畴本无姓,既入赘了宁家,便跟着希锦姓宁。
  此时阿畴的语气不咸不淡的:“值此上灯节,我想着一家子过去河边看灯火,二郎这是打算过去哪里?”
  霍二郎笑道:“我适才和家里人走散了,正想过去河边看看灯船,顺便也找找家里人,如此,正好同路。”
  希锦也没想到霍二郎竟然这么说,要和他们一家过去,这不是找尴尬吗?
  本来上灯节看灯都是一家子说说笑笑,他竟要掺和进来。
  不过她从旁站着,并没吭声。
  如今的她前所未有地娴静柔顺,什么都听阿畴的,一切都由阿畴做主。
  阿畴听霍二郎这话,脸上却是波澜不惊,道:“那是巧了,走吧,我们一起过去河边,共赏灯火。”
  霍二郎笑望向希锦,不着痕迹的一眼后,却是道:“该不会不方便吧?”
  阿畴挑眉,别有所指:“哦,都是老相识了,有什么不方便的?”
  两个男人你来我往,很有些火药味。
  希锦径自过去,低眉顺眼地从阿畴怀中接过来芒儿:“你们在这慢慢聊,我先带着芒儿过去看灯了。”
  说完就走。
  阿畴见此,道:“霍兄,请吧?”
  霍二郎:“宁兄,请。”
  当下两个男人阔走几步,跟上了希锦。
  阿畴伸出手来:“芒儿,过来。”
  芒儿不听,他虽看灯火看花了眼,正兴奋,不过还是想赖在希锦怀中。
  爹爹自然不如娘靠起来软和舒服。
  然而阿畴此时却颇为强势,道:“过来。”
  芒儿听着爹爹那不容置疑的语气,扁扁唇儿,有些委屈。
  霍二郎从旁看着不免意外,不过又在意料之中。
  阿畴看似身份低微,但其实比他以为的更锋利,当然也更体贴。
  他看着那孩子,两岁的小奶娃儿,很黑很亮的眼睛,扁着唇儿委屈的样子有些像以前的希锦。
  他的心便泛起些许异样。
  昔日那么单纯稚气的希锦竟已经为人母了。
  这时候便见希锦抬起手,哄了哄孩子:“娘累了。”
  小娃儿不太情愿,不过还是点头了,希锦便把芒儿塞进阿畴那里。
  于是希锦从旁走着,阿畴抱着芒儿和霍二郎说话,大家沿着灯路往前走。
  这路上人挨人的,又是卖各样精巧物什的,芒儿见到这个想要,见到那个想要的,阿畴自然都给他买,不多时,阿畴手中便拎了不少。
  霍二郎见此,也帮阿畴拎着几个,阿畴谢过了。
  希锦从旁看着,想着这两人倒是客气得很,乍一看还以为是好友,只是不知道如今这都揣着什么心思。
  她探究地看了一眼阿畴,恰好阿畴也朝她看过来。
  视线相接间,阿畴很平静,像是一切都稀松平常,自然而然。
  希锦便松了口气。
  本来她多少有些愧疚。
  那什么闲汉什么话本,她便是自个儿在家里想一百遭都没什么愧疚的,那都是假的,永远不可能的。
  但是对霍二郎,她看人家一眼她都心虚。
  其实她不必怕阿畴,阿畴只是她的赘婿,她不高兴了也可以休他。
  但她就是心虚啊!
  希锦无奈,想着这就是人的良心,她可是有良心的好人。
  好人往往被自己的良心所束缚。
  好在,看起来阿畴仿佛没当回事,她就觉得自己的罪过可以抹去了。
  不用想了,放轻松吧,该干嘛干嘛。
  这时候,霍二郎慢腾腾看了希锦一眼:“开春我就要上京赶考了,宁兄和五娘可有什么要捎带的?”
  听这话,才松了口气的希锦道:“二哥,这倒是不必了,也没什么要买的。”
  二哥……
  这略显亲密的称呼出口,霍二郎神情微动,再次看了她一眼,很长的一眼。
  华灯宝炬,月色花光,他看她的眼神很特别。
  希锦心里便一个咯噔。
  她偷偷瞄了一眼阿畴,看他反应,他还是没反应。
  如果他在意的话,他老兄好歹得给个反应吧?现在没什么表情,那就是不在意了?
  其实就是嘛,本来也没什么,好马不吃回头草,她和霍二郎绝无可能!
  她只是冷不丁看到,难免想起过去,难免有些说不出的滋味。
  正想着,阿畴却突然道:“霍兄你过去燕京城想必要带的行李不少,这个就不劳烦了。”
  霍二郎笑得温和:“若是有,记得告诉我,不必客气,我们多年相识,这点事不算什么。”
  阿畴:“此去燕京城路途遥远,霍兄是要早些动身吧?”
  霍二郎:“是,到了燕京城,要租赁住处,还要购置各样物件,熟悉考场,只怕是且要忙了。”
  希锦听着,好奇。
  她不想和霍二郎说话了,但她又实在想知道。
  这会儿不问霍二郎,她还能去问谁?
  她看看阿畴,见他无动于衷的样子,她到底忍不住,问霍二郎:“若是这样,那我家四哥如果解试顺利过了,再去燕京城参加省试,还来得及吗?”
  霍二郎笑了笑,温声道:“其实前几日我还见过宁四郎,听他提起过,应是来得及的。”
  希锦:“哦,那就好。”
  霍二郎:“听那意思,他如今已经打算着要捎带一些货物上京了。”
  希锦:“是,那……二郎你呢,你也是要带一些吗?”
  希锦是硬生生把那句“二哥”憋回去了。
  她叫霍兄不合适,好歹也是从小认识的,现在叫二郎应该还可以吧。
  霍二郎颔首:“自是要带的,我们汝城很有几样物件天下闻名,我听说到了皇城后,这些价格都会暴涨,到时候我应是要带一些折扇,丝绢,再配一个老仆,等安顿下来后,我自己潜心读书,老奴便能帮衬着卖卖货。”
  希锦听着,便有些羡慕:“倒是省了好大一笔税赋,读书人就是好!”
  阿畴听她这羡慕的语气,淡看了她一眼。
  霍二郎道:“这几年我一直隐居戒台寺,黄卷青灯埋首苦读,一日不敢懈怠,只盼着这次取道入京,借图进步,能够金榜题名,好歹有些功名在身,如此也算是对得起父母多年苦供了。”
  希锦听着,却是再次想起过往。
  昔日她和霍二郎的婚事未成,她家退婚,霍二郎半夜跑来见她,就在宁家外面守着,发了疯一样要见她最后一面,她到底没见。
  她娘说了,霍二郎的娘做人不行,她若有这样的婆婆白白受罪,与其拖沓下去,不如狠心断了,一了百了。
  她当然听她娘的。
  后来招了阿畴做赘婿,一切尘埃落定,其实她偶尔也想起霍二郎,想知道他的情况,也忐忑着若是见到后,他不知道是不是会恼,会不会恨自己。
  可谁知道三年时光,同在汝城竟然一次没见过。
  如今才知人家一直在家苦读,忙于前程,哪有功夫出来闲晃。
  当下便道:“二郎不必担心,以你的才学定是能高中的,说不得是头名状元呢!”
  霍二郎笑了,眼神温柔而无奈:“天下才子如云,我不过是无名之辈,哪里能比得过别人,若能勉强得一个功名,那都是万幸了!”
  希锦是真心盼着他能好的,当下便道:“定是能旗开得胜的吧。”
  大家这么往前走着,说着不近不远的客气话,希锦便觉这样也挺好。
  放下昔日那些惆怅,不再觉得遗憾,磊落光明地叙叙旧,祝他有一段锦绣前程。
  这时候,霍二郎和阿畴说着话,两个人也不说些实际的,便漫无边际言不由衷闲扯。
  霍二郎不知怎么提起如今世道,道:“自官家继承大统以来,穆清交泰,一轨同风,以至河清海晏,四海升平,我等读书人也大有可图。”
  希锦听他说这些,其实都不太能听得懂,没办法,他是出口成章的人,和寻常汝城人说话不太一样。
  不过她听着这“大有可图”,却是想起自己的买卖来,于是便提起那官家寻皇太孙一事。
  她干脆说起自己猜想:“若是能寻到,怕不是普天同庆,到时候我们这些老百姓也跟着沾光吧。”
  霍二郎听此,却是笑叹:“五娘,你到底想得简单了,事情哪那么容易呢。”
  希锦:“怎么不容易?”
  霍二郎:“此事说来话长,当年太子一案,牵连甚广,太子举剑自刎,之后将太子府付诸一炬,那一场惨烈——”
  希锦听得睁大眼:“他自己死了就死了,干嘛还把好好的宅子烧了!”
  那得多少银钱!
  霍二郎:“前太子性情刚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