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胤礽默默想道,可真的能一直不计较吗?
如果他学不会将康熙视为君王,只当康熙是阿玛,那么有一日,他是不是也会碰触到康熙的逆鳞,造成如历史上那般父子生出嫌隙的结果?
康熙说让他学学朱标,那朱标在朱元璋面前是儿子还是臣子呢?
自从来到这个世界,胤礽用了很多年才真正的接受了康熙,全心全意的将康熙当成自己的阿玛,在康熙面前肆无忌惮的生活。
而如今,康熙却在告诉他,他不能只将他当成阿玛了,他还要将他视为君王。
就连他一直都视作至亲的亲人,也要将他视为储君来恭敬,不能再如之前那般平等的相处。
康熙在逼着他成为“孤家寡人”,而这种观念,不止康熙,包括万斯同、太皇太后,都是认同的。
胤礽心里很不舒服。
他不愿意成为高高在上的孤独君王,他也想拥有平凡的亲情、友情和普通人都能有的快乐。
他不愿意去抢夺任何人的功劳,他不想被其他人视作高不可攀的“天”,他不想跟至亲相处之时,也要小心翼翼的心存计较。
他本是答应了替胤褆解围,可如今却是将自己装进了笼子里,在根深蒂固的君权面前,无能为力的挣扎,却根本飞不出去。
自从下定决心要好好做太子以来,胤礽已经很久没有这种被命运牢牢束缚的感觉了,然而最可怕的是,他即便再不愿意,但心里却明白,康熙所教他的,是对的。
如果一个君王没有超脱的地位和权利,那帝位就是个笑话。
康熙不是教他抢功,而是要以此将他摆在一个旁人摸不到的位置上,让那些心存不轨之人,无懈可击。
争夺比较是在地位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可一旦所有人都一致认同了他远远高于众人的地位,那就会如同朱标一样,只要有他在,别的阿哥就不会再有机会。
无论是康熙、万斯同还是太皇太后,所教所说都是为了胤礽好,他们都希望他能成为真正地位稳固的太子,不会因为任何人任何事动摇。
康熙叫胤礽去将这个道理教导胤褆和其他阿哥,但胤礽不愿意,他也说不出口。
他要如何跟自己的兄弟们说,以后你们立了功都要记得分我一份,不然就是罪过?
便是想想,他都觉得害臊。
就在他跟康熙僵持不下的时候,胤褆却站了出来,在朝堂之上当众请罪,自陈辜负了太子的期望,受命于太子清缴欠款,最终却依旧有许多未曾收回云云。
胤礽看着跪在下面的哥哥,就想要站起来,却被人在身后用力按住了肩膀,只能坐在那里听着众人称赞他的英明,听着康熙以他的名义赦免了胤褆,看着胤褆磕头谢恩。
在胤褆对着他磕头的那一刻,胤礽突然就感觉,自己跟哥哥之间隔着一道天堑,再也回不到以前亲密无间能同榻而眠的时光了。
然而面对朝臣,胤礽只能坦然受之,努力露出一个看似高深但实际上没有任何意义的微笑,默默将想要流出的眼泪,咽进肚子里。
之后有很长一段时间,胤褆都未曾再进过乾安宫,兄弟二人在朝堂上相遇,亦只是“弟友兄恭”,如同演戏一般。
为此,胤礽也不愿意搭理康熙,因为他知道是因为他不愿意,所以康熙便召见了胤褆,逼着胤褆当众请罪,逼着他们回到了本应该在的位置上。
皇上和太子闹矛盾,整个紫禁城都变得人心惶惶,奴才们都不敢高声,生怕不小心犯了忌讳。
唯一的好事就是康熙免了惠妃的禁足,叫她重新协理六宫,但卫贵人和八阿哥却再没能搬回延禧宫。
……
康熙二十五年秋,秀女大选。
如今后宫里早已是四角齐全,上次大选入宫的庶妃尚且无人得个位份,故而这一次参与大选的秀女们对于进宫也就没那么大的欲望,反而将目光投向了乾安宫。
太子如今已经十五了,却迟迟未曾定下太子妃的人选,总不能再等上三年,让太子十八了还不成亲吧?
虽然康熙并未有明言说要在这一届的秀女中给胤礽选妃,但朝野上下皆有默契,太子妃的人选必然会出自这一届的秀女。
故而从选秀开始,往乾安宫里试探的朝臣就不断,胤礽是一概不理会,视而不见。
他以为他跟康熙早有约定在前,康熙定然不会不顾他的意愿随意给他定亲,然而没想到的是,梁九功亲自捧来一份名单,说请胤礽在其中挑选太子妃及侧妃人选。
胤礽当即就急了,看都没看就冲了出去,直奔乾清宫。
他冲进御书房的时候,康亲王也在。
“儿臣给汗阿玛请安。”
胤礽强忍住心中的怒意,恭敬而疏离的对着康熙跪下行了个大礼。
康熙挑了挑眉,却不开口叫他平身。
在一旁的康亲王心里有一种不太妙的感觉,咽了咽唾沫,躬身道:“皇上,臣先去叫兵部将青海的战事好好梳理一下,明儿再来向您请安。”
这么多年了,什么时候见过太子爷跟皇上这么客气过啊,这里面必定有大事。
他还是赶紧走吧,不管是为了什么,皇上肯定舍不得为难太子,别到时候迁怒到他身上,平白被骂一顿。
康亲王见势不妙转身就跑,临走时还不忘给守在门口的梁九功使个眼色,梁九功看这架势哪敢往上凑,赶紧在外面关上了门,让这父子俩自己在屋里闹腾,
如果他学不会将康熙视为君王,只当康熙是阿玛,那么有一日,他是不是也会碰触到康熙的逆鳞,造成如历史上那般父子生出嫌隙的结果?
康熙说让他学学朱标,那朱标在朱元璋面前是儿子还是臣子呢?
自从来到这个世界,胤礽用了很多年才真正的接受了康熙,全心全意的将康熙当成自己的阿玛,在康熙面前肆无忌惮的生活。
而如今,康熙却在告诉他,他不能只将他当成阿玛了,他还要将他视为君王。
就连他一直都视作至亲的亲人,也要将他视为储君来恭敬,不能再如之前那般平等的相处。
康熙在逼着他成为“孤家寡人”,而这种观念,不止康熙,包括万斯同、太皇太后,都是认同的。
胤礽心里很不舒服。
他不愿意成为高高在上的孤独君王,他也想拥有平凡的亲情、友情和普通人都能有的快乐。
他不愿意去抢夺任何人的功劳,他不想被其他人视作高不可攀的“天”,他不想跟至亲相处之时,也要小心翼翼的心存计较。
他本是答应了替胤褆解围,可如今却是将自己装进了笼子里,在根深蒂固的君权面前,无能为力的挣扎,却根本飞不出去。
自从下定决心要好好做太子以来,胤礽已经很久没有这种被命运牢牢束缚的感觉了,然而最可怕的是,他即便再不愿意,但心里却明白,康熙所教他的,是对的。
如果一个君王没有超脱的地位和权利,那帝位就是个笑话。
康熙不是教他抢功,而是要以此将他摆在一个旁人摸不到的位置上,让那些心存不轨之人,无懈可击。
争夺比较是在地位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可一旦所有人都一致认同了他远远高于众人的地位,那就会如同朱标一样,只要有他在,别的阿哥就不会再有机会。
无论是康熙、万斯同还是太皇太后,所教所说都是为了胤礽好,他们都希望他能成为真正地位稳固的太子,不会因为任何人任何事动摇。
康熙叫胤礽去将这个道理教导胤褆和其他阿哥,但胤礽不愿意,他也说不出口。
他要如何跟自己的兄弟们说,以后你们立了功都要记得分我一份,不然就是罪过?
便是想想,他都觉得害臊。
就在他跟康熙僵持不下的时候,胤褆却站了出来,在朝堂之上当众请罪,自陈辜负了太子的期望,受命于太子清缴欠款,最终却依旧有许多未曾收回云云。
胤礽看着跪在下面的哥哥,就想要站起来,却被人在身后用力按住了肩膀,只能坐在那里听着众人称赞他的英明,听着康熙以他的名义赦免了胤褆,看着胤褆磕头谢恩。
在胤褆对着他磕头的那一刻,胤礽突然就感觉,自己跟哥哥之间隔着一道天堑,再也回不到以前亲密无间能同榻而眠的时光了。
然而面对朝臣,胤礽只能坦然受之,努力露出一个看似高深但实际上没有任何意义的微笑,默默将想要流出的眼泪,咽进肚子里。
之后有很长一段时间,胤褆都未曾再进过乾安宫,兄弟二人在朝堂上相遇,亦只是“弟友兄恭”,如同演戏一般。
为此,胤礽也不愿意搭理康熙,因为他知道是因为他不愿意,所以康熙便召见了胤褆,逼着胤褆当众请罪,逼着他们回到了本应该在的位置上。
皇上和太子闹矛盾,整个紫禁城都变得人心惶惶,奴才们都不敢高声,生怕不小心犯了忌讳。
唯一的好事就是康熙免了惠妃的禁足,叫她重新协理六宫,但卫贵人和八阿哥却再没能搬回延禧宫。
……
康熙二十五年秋,秀女大选。
如今后宫里早已是四角齐全,上次大选入宫的庶妃尚且无人得个位份,故而这一次参与大选的秀女们对于进宫也就没那么大的欲望,反而将目光投向了乾安宫。
太子如今已经十五了,却迟迟未曾定下太子妃的人选,总不能再等上三年,让太子十八了还不成亲吧?
虽然康熙并未有明言说要在这一届的秀女中给胤礽选妃,但朝野上下皆有默契,太子妃的人选必然会出自这一届的秀女。
故而从选秀开始,往乾安宫里试探的朝臣就不断,胤礽是一概不理会,视而不见。
他以为他跟康熙早有约定在前,康熙定然不会不顾他的意愿随意给他定亲,然而没想到的是,梁九功亲自捧来一份名单,说请胤礽在其中挑选太子妃及侧妃人选。
胤礽当即就急了,看都没看就冲了出去,直奔乾清宫。
他冲进御书房的时候,康亲王也在。
“儿臣给汗阿玛请安。”
胤礽强忍住心中的怒意,恭敬而疏离的对着康熙跪下行了个大礼。
康熙挑了挑眉,却不开口叫他平身。
在一旁的康亲王心里有一种不太妙的感觉,咽了咽唾沫,躬身道:“皇上,臣先去叫兵部将青海的战事好好梳理一下,明儿再来向您请安。”
这么多年了,什么时候见过太子爷跟皇上这么客气过啊,这里面必定有大事。
他还是赶紧走吧,不管是为了什么,皇上肯定舍不得为难太子,别到时候迁怒到他身上,平白被骂一顿。
康亲王见势不妙转身就跑,临走时还不忘给守在门口的梁九功使个眼色,梁九功看这架势哪敢往上凑,赶紧在外面关上了门,让这父子俩自己在屋里闹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