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第538节
  海上航行,尤其是寻找新路线是多么危险的事情,不言而喻。若无有一支训练有素配合得宜的队伍,无有专业人才,姜握是不许吴英乱动的。
  此番送到吴英麾下的毕业生,各有所长:除了精于船只驾驶、了解船只构造和维修的专业人员外,还有擅长船舶人员物资调配管理者,专门研究航海上气象与洋流学者,甚至姜握还给舰队配备了专门的外交学院人才,以及经济学院擅长商业贸易的毕业生。
  毕竟出门一趟,肯定不是开空船,必要与各地进行贸易。
  术业有专攻,贸易之事指望航海专业的人才兼任,还是差一点,依旧要辛相学院中调理出来的专业人才顶上。
  用辛相的话说:组织一次舰队出海,也不是小花销,最好能都路上就把成本都赚回来啊。
  “大司徒,我去舰队的每一艘船上都看了。”
  李敬业还在敬业地描述:他也是带领过战船军队的人,但远航舰队自然与作战的船队组成不同,除了航行的主船,还有有随护在侧的马船、卫船、甚至食水船、匠船等皆有所备。
  可见吴英虽然远航之心甚浓,恨不得立马就出发,但准备工作做的并不浮躁。
  也是姜握额外给她写了好几封信来强调安全问题:以国朝如今的财力,说句实在的,千百只船只的耗损是经得起的。一处造船港一年也就造出来了。
  但人才的耗损,真是经不起!
  譬如吴英这一回走,是货真价实带走了一大半的‘航海专业’毕业生。若是有了远航的实际经验,将来各个都是能回来做老师的宝贵人才啊!
  除了叮嘱的信函外,姜握还给吴英画了不少作物的图谱。
  她也很期待——
  在她离开这里之前,哪怕吃不上草莓(毕竟野生草莓也是十四世纪欧洲才开始试着培育的),但或许能吃上红薯和土豆。
  而红薯,在粮食史上,又实实在在是重要的救灾粮。
  哪怕旁的都没有,只寻回红薯一物,从前所有在航海上的投入,都完全是物超所值。
  *
  李敬业很松了口气:果然说起吴将军来,大司徒的注意力就转移了,没有就方才的事儿骂他。
  而此时马车已经从上阳宫驶入了洛阳皇城。
  李敬业望着窗外——
  这次不是找话题了,而是真的特别惊异,指着外面问道:“大司徒,我刚进神都不久就看到了,这正在修建的通天一般的宫殿是什么啊!”
  姜握也随着他的手指望出去。
  “是明堂。”
  天子坐明堂的明堂。
  如今明堂的中心柱已经立了起来,也就是高度已定。李敬业忍不住仰头去看,脖子都快折了才目测出来:“这高要有三百尺了吧,这若是建成了,便是古往今来最高的殿宇了!”
  姜握道:“你既回到洛阳,有看到明堂彻底落成的一天——如今且先跟我去尚书省,说一说方才上阳宫之事。”
  李敬业立刻蔫巴了。
  *
  两人进入尚书省时,倒正好跟要出门的裴行俭撞了个对面。
  李培根脸上的表情顿改,堆起热情笑脸来,与女儿的上峰之一打招呼:“裴相!”
  还不忘赞美:“裴相真是风度翩翩风采如旧啊!”
  然后更热情表示,要给裴相府上送人参。
  吃了他的人参,可要好好照应他家顺顺啊。
  倒是裴行俭看到李敬业后,不由想起一事:“大司徒,若是今日陛下无暇召见李都护,不如让他去拜访一下乐城郡公。”
  “乐城郡公必然愿意听一听辽东之事。”
  刘仁轨一世军功,尽在东海之上。
  如今年老后,倒是越发怀念战场之事。
  姜握点头:“好。”
  人的衰老并不是一个匀速的过程,而是如同抛物线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迅速。
  哪怕刘仁轨这种神人,年近八十岁还能亲自披挂出征,八十五岁还比大多数官员要有精力,能够胜任上阳宫三所学校的教导处繁杂的工作……
  可这两年,精力减退的也实在一年比一年厉害。
  毕竟,刘仁轨今岁,也是要过八十八岁大寿的人了。
  他也预备着再坚持两年,九十岁就正式提出致仕。
  第359章 薛定谔的致仕
  天授六年秋。
  王相府。
  “每至九月上阳宫学子入学之际,当真是忙的人席不暇暖,墨突不黔。”
  姜握听到眼前人如此感概:……
  这两个词,形容忙碌倒是精到——忙的连席子都来不及坐暖,烟都来不及熏黑,是为忙的脚不沾地。
  这两个词没问题,形容每年上阳宫开学之际管事人的忙碌也没问题。
  但说这话的人,是王神玉。
  这就很有问题了!
  他从头到尾根本没有提交过做上阳宫老师的正式报名表,顶多有兴致的时候去代两节课。
  上阳宫开学再忙,跟他有什么关系?
  见姜握幽幽望着他,王神玉才面不改色道:“我说的原也不是我自己,而是刘仁轨。”
  刘仁轨欲九十岁整而致仕之事,王神玉当然也有所耳闻。
  他对此的评价就是:很难评。
  这些年,他跟刘仁轨对彼此的看法,也很有趣——
  王神玉看刘仁轨:不理解,但尊重(随便你把自己卷成什么形状都可以,当然前提是不要卷到我)。
  刘仁轨看王神玉:不理解,也不想尊重(想拉他一起卷)但已经认清现实,这个实在卷不动。
  共事同僚多年,也就这么磕磕绊绊过来了,谁也不能拿谁怎么样。
  王神玉又道:“不过刘仁轨欲寻个整十年纪致仕的事儿,与我从前想法倒是相同。”
  姜握点头:“我知道,原本王相是想三十岁致仕来着。”
  王神玉叹口气:“是啊。”
  从少时家族供给他锦衣玉食,就有个要求:家里供给你最高标准的生活质量,你也得入仕给家族做点贡献。起码去混个清贵的闲职,再给家里添一点光彩。
  王神玉觉得很公平。但他当时的打算却是,入仕没问题,反正长辈们也没规定入仕多久啊。
  于是他是从贞观年间就打好了包准备退休的。
  当时恰逢朝廷精简官员,旁人提心吊胆,王神玉如天降甘霖,行李都收拾好了,就等着老师杜如晦‘大义灭亲’把他这种摸鱼党给踢出官员队伍了。
  结果……
  怎么倏尔五十年就过去了?怎么连皇帝、甚至连朝代都换过了,他还没有退休?
  不得不感慨一句造化弄人了。
  *
  时维九月,秋高气爽。
  两人便没有坐在屋里,而是坐在院中。
  摆着茶点的桌案,是姜握很熟悉的芭蕉伏鹿样式的小几。桌面就着木的纹理修成舒展芭蕉叶形,并无桌腿支撑,而是一只伏身于蕉叶下的小鹿为支点。
  而桌上还摆了几叶真的芭蕉叶,上面放着桂花糕。
  这也是姜握今日过来的缘故之一:除了休沐日来跟好友闲谈,再有就是要从人家府上打包点心走。
  王神玉府上的桂花糕,是阿鲤最喜欢的糕点,以至于去年的秋天吃过,今年四岁的秋天,她还记忆犹深。
  从最早的早桂飘香,那孩子就开始盼着“桂花糕”了。
  其实去年得知小郡主喜欢吃他府上的桂花糕,王神玉早就把方子送了姜握,然而不管是姜宅还是宫中御厨,做出来的桂花糕,总是较王神玉府上的糕点差一点。
  其实姜握对点心不怎么挑,没觉得有什么区别,但阿鲤每次都能尝出来。
  她甚至捧着自己的小银碗去找皇帝,表示:这不是那种好吃的桂花糕。
  不但把御厨愁了个够呛,还把曜初愁了一愁:这孩子怎么长这么多吃心眼啊?
  也就是如今阿鲤渐渐长大,开始上【姜府幼儿教育班】后,在学习上还是越发像她的,否则就她这个爱吃,曜初又要担心女儿随了她显眼舅舅。
  姜握后来想了想,大概是桂花原料不同——王神玉擅养花木,他府上的桂花,确实也比旁处的好。
  于是今年秋日,她就常来王相府上,给阿鲤打包点心回去。
  *
  看着桂花糕,王神玉自然也想起了武赪小郡主。
  他端着茶认真道:“如今小郡主都四岁了,皇储已经两度监国,再不让我彻底致仕,实在是没道理了。”
  是,彻底致仕。
  王神玉之所以如此说,是因他现在处于一种比较微妙的半致仕状态——
  天授三年七月,也就是皇帝和姜握从蜀地回来的第三个月,他确定了下姜握状态已经恢复之后,立刻第……不知道多少次上书致仕。
  而且用他自己的话说,这一回可算是‘因功致仕’。毕竟,这一年年初,他可是又一次代行了皇后亲蚕礼。
  皇帝依旧没有准他彻底致仕离朝。
  但许他循当年英国公年老欲致仕的旧例——
  在皇城内特许可乘车马,不必步行劳累且不说,皇帝给所有年高的重臣都配备了此等待遇。
  给王神玉的,更特殊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