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 第795节
董昭沉吟片刻,眼皮一抬,沉声道:“公明,现在不是妇人之仁的时候,昌邑如果失守,你以为孙策会放过他们?从孙策决定进攻兖州的那一刻起,那些房子就不是他们的了。”
董访没敢吱声,躬身应诺。
……
朱桓敲着图纸,眉头紧皱。
图纸送出去了,但董昭会不会依图仿制,又会不会造出能威胁到自己的抛石机,他心里并没有底。过犹不及,这里面的分寸太难掌握。
“将军,别的我不敢说,他们想造出一模一样的梢杆,我可以担保不可能。”张奋胸有成竹。“我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我们为了研制出真正能做的梢杆,花的钱都足够造一根梢杆了。”
朱桓吃了一惊。“花这么多钱?得有几百万吧?”
张奋咧了咧嘴。“我说的是黄金。”
朱桓一怔,斜睨了张奋半晌,咧了咧嘴。“这么多黄金,你怕不是掘了梁王墓?”
张奋摇摇手。“将军误会了,我只是说值这么多钱,可没说真用这么多黄金。将军,我给你算一笔帐啊,这些年,我们为了试制梢杆,有三个甲等木匠,两个甲等铁匠,乙等的前前后后有上百个,试制过的梢杆不下百根。这得花多少钱?还有,为了这些梢杆,严畯在汝南木学堂住了大半年,头发都白了不少,完成之后,大病一场,养了小三个月……”
看着张奋掰着手指头细数,朱桓惊讶不已。他没想到研制巨型抛石机会花这么多钱,真按张奋所说,花的钱恐怕真能制一根黄金梢杆了。
“你说,我们花了这么大的心血研制的梢杆,董昭能在短时间内复制出来?我估计,最好的结果也是降级使用,用小一号的梢杆,发挥底座的稳定性。即使如此,他还有一个问题要解决。”
“什么问题?”
“弹丸。”
朱桓眼神一闪,心领神会。巨型抛石机用的全是铁弹,铁弹的好处不仅是重,而且形状规则,飞行更稳定,对提高命中率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最大的铁弹重百斤,能造三四具铠甲,或者二三十口刀,董昭肯定舍不得这么大的成本,他一定会用其他的东西代替,可是就算他找替代品,消耗的人力、物力足以对现有的防务产生影响。
“这细细一想,你们这抛石机还真是花了心思,处处透着机巧。”
张奋一点也不谦虚。“那当然。我敢说,就算我将一根梢杆放在他们面前,让他们仿制,他们也仿不出来。”他嘿嘿一笑。“将军,你猜,我们是怎么将这些增强铁筋埋进梢杆里面的。猜出来,我输你一个月俸禄。”
朱桓也笑了。他和陆议互相交换了一个眼神,心情舒畅。“我认输,我给你两个月的俸禄,请辎重营的将士喝酒。”他顿了顿,又道:“如果你们能解决上岸的问题,我再送你半年俸禄,如何?”
张奋扬扬眉。“当真?”
“千真万确。”
“一言为定。”
第2082章 领悟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是每一个学过兵法的人都会说的一句话,但真正领悟的人却不多。
人都有取巧心理,都想出奇制胜,所以往往重奇,却忽略了正才是基础。得知董昭重创了孙观、昌豨部后迅速撤回城中,不仅满宠等人遗憾,朱桓、陆议也有些后悔。他们低估了董昭,想得太完美了,一心想着让纪灵做蝉,董昭做螳螂,自己跟在后面做黄雀,没想到董昭主动撤退,让他们的计划全部落了空,白白错过了一个机会。
纪灵损失不小,速战速决已经不太可能,他们只能沉下心来,与董昭周旋。巨型抛石机是利器,自然要尽可能地发挥用处,移动不便的弊端限制太大,早一日解决,使巨型抛石机能够自由移动,对接下来的攻坚战意义非同寻常,别说半年俸禄,一年都值。
但朱桓也清楚,张奋他们肯定考虑过这个问题,只是还没有好方法,否则早就解决了。他不能将希望全部寄托在张奋身上,还要多做一些其他准备。巨型抛石机的体量太大,制作要求又高,无法临时制造,只能造好了从汝南运来,普通抛石机却只能就地制造。接下来的这半个多月,辎重营的工匠和将士要忙碌好一阵子,朱桓拿出两个月的俸禄,请他们喝酒,也是为了鼓舞士气,提高积极性,加快工作进度。
在以前,朱桓是不会这么做的,即使张奋帮助吕范迅速攻克济阳,他也没把张奋放在眼里。不就是一个大一些的抛石机么,哪个木学堂不能做?现在为了诱董昭上当,他们反复讨论,听张奋讲解了巨型抛石机的精妙之处,他才意识到,眼下真正掌握巨型抛石机技术的人还真不多,就算是最初提出这个设想的黄月英也未必比张奋熟悉情况,态度自然而然的发生了转变。
木学堂的祭酒都惹不起。黄月英造海船,张奋造巨型抛石机,都是举足轻重的人物,得罪他们就是和自己的前程过不去。
造抛石机需要大量的木料,张奋和昌邑城里的工匠不约而同的想到了一处,都把心思动在了兖州世家的宅子上,梁柱用来打造抛石机,土坯、砖块用来做弹丸,门窗、家具什么的都被拆了,能用的送入军营,不能用的劈了做柴火。世家的人不是被关起来了,就是没为官奴婢,对此无能为力,有的人甚至不得不亲手拆掉自家的祖宅。看着曾经引以为傲的庄园被拆成废墟,不少人痛苦得号陶大哭,却无能为力。
相比之下,那些早早就投降的兖州世家在庆幸之余,心里平衡了很多。虽然不得不拿出大量的钱粮来供给大军,又交出土地,但宅子总算保住了。满宠又答应他们,将来兖州收复,重新与豫州通商,会给他们相应的优惠,绝不会让他们后悔今天的决定。
满宠的话能不能有兑现,以后再说,相比于眼前这些家破人亡的家族,他们已经很幸运了。
张奋赶着制造抛石机的时候,朱桓传令豫州各郡,征发精锐,弥补损失。因为纪灵损失最大,朱桓传令梁沛二国,要求征召一万青壮奔赴任城。为了让这些青壮能够安心征战,朱桓要求优先征召兖州籍,尤其是山阳、任城一带的百姓,只要满足相关的要求,成为一名正卒,立刻授田,上等好田百亩。将来立了功,还有赏,万一战死,这些田也可以留给家人。
命令一出,这些年陆续迁到豫州境内的兖州百姓热情高涨,纷纷报名从军,沛相枣祗和梁相丁冲很快征召了一万通晓武艺的青壮,亲自送到纪灵手中。纪灵喜出望外,再次亲笔作书,向朱桓表示感谢,然后展开了训练。他将这一万青壮分为两部分,体能好、训练水平高的一部分人直接补入各营,稍逊一筹的负责守城,充作预备役,继续训练。
孙观、昌豨因为不遵守将令,导致重大损失,受到了降职处分,孙观被贬为统领五百人的都尉,昌豨直接贬为普通士卒。臧霸看他可怜,将他召到自己身边任部曲将。经此一来,纪灵直接掌握的兵力超过六成,话语权有了明显的提升,各项命令的推行也顺畅得多,再也没有人敢随意抗命。
一万新兵士气高昂的投入训练,准备再战。
……
收到消息,董昭心急如焚。
重创纪灵,让他松了一口气,获得了难得的喘息机会,但随着大批兖州百姓应征从军,纪灵的兵力迅速恢复,而且有所增加,让他压力很大。
世家掌握了大量的财富和土地,也有不少依附的户口,但比起普通百姓来,人数毕竟不占优势。孙策用夺取的土地获取兖州百姓的效忠,让兖州百姓心甘情愿的成了主力,这一手太高明了。如果当初张角有这样的手段,恐怕苍天早就变黄天,江山早就不姓刘了。
大战即将再起,巨型抛石机的制造却麻烦重重,在几乎拆除了昌邑城中大族的房屋后,巨型抛石机的底座很快准备完毕,梢杆却迟迟无法达到要求,射程和精准度的提升都非常有限。经过反复试验,又结合吴质之前提供的信息,匠师觉得问题出在弹丸上,如果用形状规则的铁弹,准头应该会更好些。
但董昭却不愿意再试了。一枚铁弹重百斤左右,他没有这么多铁,也没有铸造铁弹的技术。为了造几枚铁弹挤占了其他武器的打造,得不偿失。他宁愿等城外的铁弹射进来,再试验巨型抛石机的性能。
这时,吴质传来消息,他已经赶到无盐,见到了朱灵。朱灵同意派兵接应董昭,但他不建议进攻亢父。亢父易守难攻,纪灵又非常重视,即使是在孙观等人被董昭困住的时候也没有放松对亢父的防守,现在更不可能给他们机会。朱灵希望董昭经由巨野,沿着巨野泽东岸行军,进入东平国。这里地形复杂,遍布沼泽,没有当地人做向导,没有人敢轻易进入,而李典就是巨野人,他可以做向导。
董昭反复思量,否定了朱灵的方案。他让朱灵做好接应的准备,却不肯不战而走。孙策动员百姓的能力太强,他让出昌邑,巨野泽以南就都成了孙策的地盘,这里的土地都会成为孙策诱惑兖州百姓效忠的资本,形势会更加不利。
不到最后一刻,他不想让出昌邑,哪怕是多坚持一天都是好的。
此时此刻,他除了坚持,想不出还有什么希望可言。
做出决定后,他写了一份长达三千言的军报,派人送往冀州。
第2083章 凉茂
孙策手一扬,将刚收到的军报丢在案上,抬手轻捏眉心。
果然不能什么事都想得太美了,否则一定会被打脸。纪灵受挫,伤亡近万人,虽然损失的是孙观、昌豨的部下,不是纪灵率领的主力,补充起来也容易,但耽误了时间却是个大问题。
秋收已经结束,袁谭这口眼看着就要断的气又接了半口回来,还能再支撑一段时间。再过一两个月,黄河会断流,水师不得不退回海上,草原上的骑兵南下,兖州的战事会更加艰难,支出也会成倍增加。
最好的机会错过了。
“国虽大,好战必亡啊。”孙策苦笑一声,向后靠在圈几上,伸长了腿。
“大王,这就是胜负转变之机,切不可退让。”郭嘉提醒道。
孙策点点头。他也就是感慨一下,谨慎的控制前进步伐是必要的,让步却不太可能。且不说还没到那一步,就算到了那一步,他也不会轻易后退。要么不出手,出手不留情,哪有拳到中途再收回的道理。况且他现在只是觉得有些难,袁谭却只剩下半口气,这时候不坚持,什么时候坚持?
孙策沉吟片刻,抬起眼皮,看向郭嘉。“奉孝,你倾向于哪个方案?”
“臣倾于向方案甲,让太史慈、公孙度扫荡草原,釜底抽薪。”
孙策捻着手指,一点也不奇怪。军师处针对兖州战况进行了方案调整,提出两个方案来应付秋后骑兵力量的变化,一是由太史慈、公孙度主动发起进攻,扫荡草原,迫使草原上的鲜卑人、乌桓人不能南下;二是调太史慈、公孙度到青州,增强朱桓的骑兵实力,正面击败董昭,夺取兖州。
两个方案各有优劣,第一个方案的好处是牢牢把握主动权,解决根本问题,缺点是风险比较大,深入草原,一旦捕捉不到对方的主力,无法实现以战养战,很可能不战自溃。第二个方案相对稳妥,在青兖决战,缩短了补给线,可以将消耗降到最低,缺点是兵力太多,超出了朱桓的掌握能力,锻炼他的目的可能会落空。
纪灵受挫,看起来和朱桓没什么关系,实际上也是他掌握能力不够的一种体现。孙观、昌豨不听纪灵的命令,本质上是纪灵心里也有抵触,如果是他亲自率领中军出战,结果不会是这样。让朱桓负责兖州战事,有意见的人很多,只是没有直说罢了。吕范、纪灵是九督中实力偏弱的,朱桓都不能完全掌握,实力名望仅次于周瑜的太史慈出现在兖州战场,势必造成离心。
对孙策来说,让朱桓成长起来,与沈友一样成为江东系的支柱,这个目的要比拿下兖州更重要。这不仅是他掌握军队的关键,也是稳住江东的关键。江东不仅不能乱,还要深化改革,将隐患逐步清除掉。
郭嘉是他的亲信,深知他的心思,所以直言不讳的提出了建议。
孙策沉吟良久,说道:“将两个方案都发去,听听太史子义的建议,择其便者而行。”
“喏。”
郭嘉起身退了出去,孙策又想了一会,示意陆绩传下一个人。陆绩出去不久,领着凉茂进来了。九月的建业还是很热,凉茂穿得也有点多,满头是汗,一边走一边用手帕擦汗,但作用有限,额头油光发亮。
“你很热吗?”孙策倒是习惯了,没什么感觉,顺口问了一句。
凉茂下拜行礼。“昌邑凉茂,见过大王。茂虽热,心中却冷。”
孙策瞅了他一眼,微微一笑,却不说话。凉茂出发的时候,满宠就用六百里加急送来了消息,详细说明了凉茂的身份、脾气和来建业的目的,而且他又刚刚收到朱桓的军报,知道凉茂要为之求情的那些家族已经被扒了房子,夺了产业,生米煮成了熟饭,除了是否赦免那些按规矩当没为官奴婢的人,凉茂说什么都晚了。
孙策伸手示意侍者取冰饮来,自己取了一杯,却没有请凉茂。既然凉茂敌意这么浓,他也没有必要给他脸,摆出一副礼贤下士的模样。
看着孙策手中凝着水珠的冰饮,热得嗓子里冒烟的凉茂更觉得五心烦躁,却又不好多说。他既不是孙策的臣民,也算不上孙策的朋友,说使者吧,似乎又不太合适,孙策如果客气,自然最好,孙策不客气,也无可指摘。只是心里难免有些失落。他和满宠是好友,满宠知道他的能力,不会不向孙策推荐,孙策这副神情自然是对他没什么兴趣了。
孙策一向以知人著称,用人不拘一格,所以麾下人才济济,兖州籍的也不少,前有满宠、高柔,后有兖州名士毛玠,和这些人相比,自己的确没什么优势可言。
不知不觉的,凉茂的气势消弱了几分,沉默地等待着孙策发问。
孙策放下杯子,用手帕拭了一下嘴角,惬意地打了个嗝。“听满伯宁说,凉君读书甚多,凡议皆引经据典?”
凉茂忍着怒气,沉声道:“那是朋友谬赞,茂不敢当,只不过是从小读书,言行不敢有违圣人之言罢了。大王如有指教,茂荣幸之至,洗耳恭听。”
“指教不敢当。凉君想必也听说过,我读书少,对圣人也没什么敬畏可言,所以……”孙策咧嘴笑了笑,眼神有些戏谑。“凉君想说什么就直说,不必引经据典,浪费时间。你想必也看到了,我事情很多,时间很紧,工作了一天,很累。”他看了一眼天色,又看看一旁的漏壶。“还有一刻钟我就要休息了。”
凉茂千里迢迢的赶到建业,等了两天,今天又在殿外候了半天,连口水都没喝着,此刻又饥又渴,听了孙策这句话,刚刚压下去的怒火腾的一下又上来了。“大王有冰饮消暑,美食充饥,日未落而歇,尚且知累,兖州又当如何?”
“兖州怎么了?是将士没有饭吃,没有衣穿,还是粮饷不足,家中不安?”
凉茂阴着脸,怒气暴涨。“难道在大王眼里,兖州除了大王麾下的虎狼之师,就没有其他人了?”
“有啊,还有董昭和五万冀州军。”
“那被大王夺了产业,没为官奴婢的兖州世家呢?难道在大王眼中,他们就不是人?”
孙策歪了歪嘴,无声地笑了起来,笑得意味深长。“凉君,恕我直言,在我眼中,自从初平五年大疫之后,兖州世家就不是人了。”他顿了顿,眼神更冷。“他们就是一群吸血的蝗虫,躺在百姓的身体上吸血,当百姓受灾时,他们却只顾自己的利益,坐视百姓辗转沟壑,没有一丝恻隐之心。此等禽兽不如的东西,何以为人?”
“指有长短,人有高下,兖州为富不仁的世家固然不少,却也不乏与人为善之辈,岂能一概而论?”
“那你说几个与人为善的世家给我听听?查证之后,我可以考虑赦免他们。”孙策竖起手指,又道:“凉君,既然你笃信圣人之言,我就奉劝你一句:圣人也说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你可不要跟我说什么以德报怨。现在进攻兖州的将士至少有一半是兖州人,你所说的每一个名字都会经过他们的审核,善与恶,不是你一个人能说了算的。”
凉茂张口结舌。他的确可以说出一些可以称为富而有仁的世家,但这样的毕竟是少数,在初平五年的那场大疫中,只有少数世家对百姓伸出了援手,开仓放粮,熬煮药汤,赈济百姓,大多数世家为了自己的利益都闭门自守,以至于曹昂为了不让这些百姓死于疾疫,不得不放开边禁,任由百姓进入豫州。那些被迫背井离乡的百姓自然恨死了那些为富不仁的世家,如今有机会报复,跟他们讲以德报怨岂不是自讨没趣?
孙策给满宠面子,没有拒绝他,却将决定权交给了兖州百姓,结果可能比他自己处理更彻底。
“大王,存亡继绝,义之大者。你若能网开一面,兖州自然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又何必多造杀伤?”
“我说了,以直报怨,不义之人不配得到存亡继绝的待遇,我也不指望那些人会痛改前非。箪食壶浆什么的,太遥远了。”孙策向后靠了靠。“再说了,我也没杀他,只是夺了他们的产业,让他们尝尝百姓终年辛苦却不得温饱的滋味。凉君,饱食终日,空谈仁义,这可不是圣人对你们的希望啊。劳其筋骨、饿其肌肤,这也是为他们好。”
凉茂哑口无言。
孙策打量了凉茂片刻,见他无再战之意,便挥了挥手,示意陆绩带他下去。说实话,他对凉茂有些失望。不管怎么说,从兖州一路走来,经过好几个郡,总能看到不少东西,有所感悟,现在说来说去,还是那些空话,他实在没什么兴趣听。
屁股决定脑袋,这些读书人眼里只有世家、豪强才是人,普通百姓的苦难不在他们的考虑之列,至少不占主要位置,这凉茂虽然有才,却也跳不出他那个圈子。兖州与豫州毗邻,相关的消息流通很方便,又有报纸,凉茂并不缺乏信息来源。他之所以不信,是因为他不愿信。
这样的人,只有让事实教育他,讲道理是讲不通的。
第2084章 老乡见老乡
凉茂跟着陆绩下了殿,站在宫门外,心中的郁闷化作一声叹息。
白跑一趟,自取其辱也就罢了,想救的人一个也没救成,让他备受挫折,莫名有些后悔。早知如此,还不如当初据城而守,死战到底呢。兖州也是礼义之邦,不乏舍生取义的仁人志士,岂能任人宰割,受此大辱。
董访没敢吱声,躬身应诺。
……
朱桓敲着图纸,眉头紧皱。
图纸送出去了,但董昭会不会依图仿制,又会不会造出能威胁到自己的抛石机,他心里并没有底。过犹不及,这里面的分寸太难掌握。
“将军,别的我不敢说,他们想造出一模一样的梢杆,我可以担保不可能。”张奋胸有成竹。“我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我们为了研制出真正能做的梢杆,花的钱都足够造一根梢杆了。”
朱桓吃了一惊。“花这么多钱?得有几百万吧?”
张奋咧了咧嘴。“我说的是黄金。”
朱桓一怔,斜睨了张奋半晌,咧了咧嘴。“这么多黄金,你怕不是掘了梁王墓?”
张奋摇摇手。“将军误会了,我只是说值这么多钱,可没说真用这么多黄金。将军,我给你算一笔帐啊,这些年,我们为了试制梢杆,有三个甲等木匠,两个甲等铁匠,乙等的前前后后有上百个,试制过的梢杆不下百根。这得花多少钱?还有,为了这些梢杆,严畯在汝南木学堂住了大半年,头发都白了不少,完成之后,大病一场,养了小三个月……”
看着张奋掰着手指头细数,朱桓惊讶不已。他没想到研制巨型抛石机会花这么多钱,真按张奋所说,花的钱恐怕真能制一根黄金梢杆了。
“你说,我们花了这么大的心血研制的梢杆,董昭能在短时间内复制出来?我估计,最好的结果也是降级使用,用小一号的梢杆,发挥底座的稳定性。即使如此,他还有一个问题要解决。”
“什么问题?”
“弹丸。”
朱桓眼神一闪,心领神会。巨型抛石机用的全是铁弹,铁弹的好处不仅是重,而且形状规则,飞行更稳定,对提高命中率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最大的铁弹重百斤,能造三四具铠甲,或者二三十口刀,董昭肯定舍不得这么大的成本,他一定会用其他的东西代替,可是就算他找替代品,消耗的人力、物力足以对现有的防务产生影响。
“这细细一想,你们这抛石机还真是花了心思,处处透着机巧。”
张奋一点也不谦虚。“那当然。我敢说,就算我将一根梢杆放在他们面前,让他们仿制,他们也仿不出来。”他嘿嘿一笑。“将军,你猜,我们是怎么将这些增强铁筋埋进梢杆里面的。猜出来,我输你一个月俸禄。”
朱桓也笑了。他和陆议互相交换了一个眼神,心情舒畅。“我认输,我给你两个月的俸禄,请辎重营的将士喝酒。”他顿了顿,又道:“如果你们能解决上岸的问题,我再送你半年俸禄,如何?”
张奋扬扬眉。“当真?”
“千真万确。”
“一言为定。”
第2082章 领悟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是每一个学过兵法的人都会说的一句话,但真正领悟的人却不多。
人都有取巧心理,都想出奇制胜,所以往往重奇,却忽略了正才是基础。得知董昭重创了孙观、昌豨部后迅速撤回城中,不仅满宠等人遗憾,朱桓、陆议也有些后悔。他们低估了董昭,想得太完美了,一心想着让纪灵做蝉,董昭做螳螂,自己跟在后面做黄雀,没想到董昭主动撤退,让他们的计划全部落了空,白白错过了一个机会。
纪灵损失不小,速战速决已经不太可能,他们只能沉下心来,与董昭周旋。巨型抛石机是利器,自然要尽可能地发挥用处,移动不便的弊端限制太大,早一日解决,使巨型抛石机能够自由移动,对接下来的攻坚战意义非同寻常,别说半年俸禄,一年都值。
但朱桓也清楚,张奋他们肯定考虑过这个问题,只是还没有好方法,否则早就解决了。他不能将希望全部寄托在张奋身上,还要多做一些其他准备。巨型抛石机的体量太大,制作要求又高,无法临时制造,只能造好了从汝南运来,普通抛石机却只能就地制造。接下来的这半个多月,辎重营的工匠和将士要忙碌好一阵子,朱桓拿出两个月的俸禄,请他们喝酒,也是为了鼓舞士气,提高积极性,加快工作进度。
在以前,朱桓是不会这么做的,即使张奋帮助吕范迅速攻克济阳,他也没把张奋放在眼里。不就是一个大一些的抛石机么,哪个木学堂不能做?现在为了诱董昭上当,他们反复讨论,听张奋讲解了巨型抛石机的精妙之处,他才意识到,眼下真正掌握巨型抛石机技术的人还真不多,就算是最初提出这个设想的黄月英也未必比张奋熟悉情况,态度自然而然的发生了转变。
木学堂的祭酒都惹不起。黄月英造海船,张奋造巨型抛石机,都是举足轻重的人物,得罪他们就是和自己的前程过不去。
造抛石机需要大量的木料,张奋和昌邑城里的工匠不约而同的想到了一处,都把心思动在了兖州世家的宅子上,梁柱用来打造抛石机,土坯、砖块用来做弹丸,门窗、家具什么的都被拆了,能用的送入军营,不能用的劈了做柴火。世家的人不是被关起来了,就是没为官奴婢,对此无能为力,有的人甚至不得不亲手拆掉自家的祖宅。看着曾经引以为傲的庄园被拆成废墟,不少人痛苦得号陶大哭,却无能为力。
相比之下,那些早早就投降的兖州世家在庆幸之余,心里平衡了很多。虽然不得不拿出大量的钱粮来供给大军,又交出土地,但宅子总算保住了。满宠又答应他们,将来兖州收复,重新与豫州通商,会给他们相应的优惠,绝不会让他们后悔今天的决定。
满宠的话能不能有兑现,以后再说,相比于眼前这些家破人亡的家族,他们已经很幸运了。
张奋赶着制造抛石机的时候,朱桓传令豫州各郡,征发精锐,弥补损失。因为纪灵损失最大,朱桓传令梁沛二国,要求征召一万青壮奔赴任城。为了让这些青壮能够安心征战,朱桓要求优先征召兖州籍,尤其是山阳、任城一带的百姓,只要满足相关的要求,成为一名正卒,立刻授田,上等好田百亩。将来立了功,还有赏,万一战死,这些田也可以留给家人。
命令一出,这些年陆续迁到豫州境内的兖州百姓热情高涨,纷纷报名从军,沛相枣祗和梁相丁冲很快征召了一万通晓武艺的青壮,亲自送到纪灵手中。纪灵喜出望外,再次亲笔作书,向朱桓表示感谢,然后展开了训练。他将这一万青壮分为两部分,体能好、训练水平高的一部分人直接补入各营,稍逊一筹的负责守城,充作预备役,继续训练。
孙观、昌豨因为不遵守将令,导致重大损失,受到了降职处分,孙观被贬为统领五百人的都尉,昌豨直接贬为普通士卒。臧霸看他可怜,将他召到自己身边任部曲将。经此一来,纪灵直接掌握的兵力超过六成,话语权有了明显的提升,各项命令的推行也顺畅得多,再也没有人敢随意抗命。
一万新兵士气高昂的投入训练,准备再战。
……
收到消息,董昭心急如焚。
重创纪灵,让他松了一口气,获得了难得的喘息机会,但随着大批兖州百姓应征从军,纪灵的兵力迅速恢复,而且有所增加,让他压力很大。
世家掌握了大量的财富和土地,也有不少依附的户口,但比起普通百姓来,人数毕竟不占优势。孙策用夺取的土地获取兖州百姓的效忠,让兖州百姓心甘情愿的成了主力,这一手太高明了。如果当初张角有这样的手段,恐怕苍天早就变黄天,江山早就不姓刘了。
大战即将再起,巨型抛石机的制造却麻烦重重,在几乎拆除了昌邑城中大族的房屋后,巨型抛石机的底座很快准备完毕,梢杆却迟迟无法达到要求,射程和精准度的提升都非常有限。经过反复试验,又结合吴质之前提供的信息,匠师觉得问题出在弹丸上,如果用形状规则的铁弹,准头应该会更好些。
但董昭却不愿意再试了。一枚铁弹重百斤左右,他没有这么多铁,也没有铸造铁弹的技术。为了造几枚铁弹挤占了其他武器的打造,得不偿失。他宁愿等城外的铁弹射进来,再试验巨型抛石机的性能。
这时,吴质传来消息,他已经赶到无盐,见到了朱灵。朱灵同意派兵接应董昭,但他不建议进攻亢父。亢父易守难攻,纪灵又非常重视,即使是在孙观等人被董昭困住的时候也没有放松对亢父的防守,现在更不可能给他们机会。朱灵希望董昭经由巨野,沿着巨野泽东岸行军,进入东平国。这里地形复杂,遍布沼泽,没有当地人做向导,没有人敢轻易进入,而李典就是巨野人,他可以做向导。
董昭反复思量,否定了朱灵的方案。他让朱灵做好接应的准备,却不肯不战而走。孙策动员百姓的能力太强,他让出昌邑,巨野泽以南就都成了孙策的地盘,这里的土地都会成为孙策诱惑兖州百姓效忠的资本,形势会更加不利。
不到最后一刻,他不想让出昌邑,哪怕是多坚持一天都是好的。
此时此刻,他除了坚持,想不出还有什么希望可言。
做出决定后,他写了一份长达三千言的军报,派人送往冀州。
第2083章 凉茂
孙策手一扬,将刚收到的军报丢在案上,抬手轻捏眉心。
果然不能什么事都想得太美了,否则一定会被打脸。纪灵受挫,伤亡近万人,虽然损失的是孙观、昌豨的部下,不是纪灵率领的主力,补充起来也容易,但耽误了时间却是个大问题。
秋收已经结束,袁谭这口眼看着就要断的气又接了半口回来,还能再支撑一段时间。再过一两个月,黄河会断流,水师不得不退回海上,草原上的骑兵南下,兖州的战事会更加艰难,支出也会成倍增加。
最好的机会错过了。
“国虽大,好战必亡啊。”孙策苦笑一声,向后靠在圈几上,伸长了腿。
“大王,这就是胜负转变之机,切不可退让。”郭嘉提醒道。
孙策点点头。他也就是感慨一下,谨慎的控制前进步伐是必要的,让步却不太可能。且不说还没到那一步,就算到了那一步,他也不会轻易后退。要么不出手,出手不留情,哪有拳到中途再收回的道理。况且他现在只是觉得有些难,袁谭却只剩下半口气,这时候不坚持,什么时候坚持?
孙策沉吟片刻,抬起眼皮,看向郭嘉。“奉孝,你倾向于哪个方案?”
“臣倾于向方案甲,让太史慈、公孙度扫荡草原,釜底抽薪。”
孙策捻着手指,一点也不奇怪。军师处针对兖州战况进行了方案调整,提出两个方案来应付秋后骑兵力量的变化,一是由太史慈、公孙度主动发起进攻,扫荡草原,迫使草原上的鲜卑人、乌桓人不能南下;二是调太史慈、公孙度到青州,增强朱桓的骑兵实力,正面击败董昭,夺取兖州。
两个方案各有优劣,第一个方案的好处是牢牢把握主动权,解决根本问题,缺点是风险比较大,深入草原,一旦捕捉不到对方的主力,无法实现以战养战,很可能不战自溃。第二个方案相对稳妥,在青兖决战,缩短了补给线,可以将消耗降到最低,缺点是兵力太多,超出了朱桓的掌握能力,锻炼他的目的可能会落空。
纪灵受挫,看起来和朱桓没什么关系,实际上也是他掌握能力不够的一种体现。孙观、昌豨不听纪灵的命令,本质上是纪灵心里也有抵触,如果是他亲自率领中军出战,结果不会是这样。让朱桓负责兖州战事,有意见的人很多,只是没有直说罢了。吕范、纪灵是九督中实力偏弱的,朱桓都不能完全掌握,实力名望仅次于周瑜的太史慈出现在兖州战场,势必造成离心。
对孙策来说,让朱桓成长起来,与沈友一样成为江东系的支柱,这个目的要比拿下兖州更重要。这不仅是他掌握军队的关键,也是稳住江东的关键。江东不仅不能乱,还要深化改革,将隐患逐步清除掉。
郭嘉是他的亲信,深知他的心思,所以直言不讳的提出了建议。
孙策沉吟良久,说道:“将两个方案都发去,听听太史子义的建议,择其便者而行。”
“喏。”
郭嘉起身退了出去,孙策又想了一会,示意陆绩传下一个人。陆绩出去不久,领着凉茂进来了。九月的建业还是很热,凉茂穿得也有点多,满头是汗,一边走一边用手帕擦汗,但作用有限,额头油光发亮。
“你很热吗?”孙策倒是习惯了,没什么感觉,顺口问了一句。
凉茂下拜行礼。“昌邑凉茂,见过大王。茂虽热,心中却冷。”
孙策瞅了他一眼,微微一笑,却不说话。凉茂出发的时候,满宠就用六百里加急送来了消息,详细说明了凉茂的身份、脾气和来建业的目的,而且他又刚刚收到朱桓的军报,知道凉茂要为之求情的那些家族已经被扒了房子,夺了产业,生米煮成了熟饭,除了是否赦免那些按规矩当没为官奴婢的人,凉茂说什么都晚了。
孙策伸手示意侍者取冰饮来,自己取了一杯,却没有请凉茂。既然凉茂敌意这么浓,他也没有必要给他脸,摆出一副礼贤下士的模样。
看着孙策手中凝着水珠的冰饮,热得嗓子里冒烟的凉茂更觉得五心烦躁,却又不好多说。他既不是孙策的臣民,也算不上孙策的朋友,说使者吧,似乎又不太合适,孙策如果客气,自然最好,孙策不客气,也无可指摘。只是心里难免有些失落。他和满宠是好友,满宠知道他的能力,不会不向孙策推荐,孙策这副神情自然是对他没什么兴趣了。
孙策一向以知人著称,用人不拘一格,所以麾下人才济济,兖州籍的也不少,前有满宠、高柔,后有兖州名士毛玠,和这些人相比,自己的确没什么优势可言。
不知不觉的,凉茂的气势消弱了几分,沉默地等待着孙策发问。
孙策放下杯子,用手帕拭了一下嘴角,惬意地打了个嗝。“听满伯宁说,凉君读书甚多,凡议皆引经据典?”
凉茂忍着怒气,沉声道:“那是朋友谬赞,茂不敢当,只不过是从小读书,言行不敢有违圣人之言罢了。大王如有指教,茂荣幸之至,洗耳恭听。”
“指教不敢当。凉君想必也听说过,我读书少,对圣人也没什么敬畏可言,所以……”孙策咧嘴笑了笑,眼神有些戏谑。“凉君想说什么就直说,不必引经据典,浪费时间。你想必也看到了,我事情很多,时间很紧,工作了一天,很累。”他看了一眼天色,又看看一旁的漏壶。“还有一刻钟我就要休息了。”
凉茂千里迢迢的赶到建业,等了两天,今天又在殿外候了半天,连口水都没喝着,此刻又饥又渴,听了孙策这句话,刚刚压下去的怒火腾的一下又上来了。“大王有冰饮消暑,美食充饥,日未落而歇,尚且知累,兖州又当如何?”
“兖州怎么了?是将士没有饭吃,没有衣穿,还是粮饷不足,家中不安?”
凉茂阴着脸,怒气暴涨。“难道在大王眼里,兖州除了大王麾下的虎狼之师,就没有其他人了?”
“有啊,还有董昭和五万冀州军。”
“那被大王夺了产业,没为官奴婢的兖州世家呢?难道在大王眼中,他们就不是人?”
孙策歪了歪嘴,无声地笑了起来,笑得意味深长。“凉君,恕我直言,在我眼中,自从初平五年大疫之后,兖州世家就不是人了。”他顿了顿,眼神更冷。“他们就是一群吸血的蝗虫,躺在百姓的身体上吸血,当百姓受灾时,他们却只顾自己的利益,坐视百姓辗转沟壑,没有一丝恻隐之心。此等禽兽不如的东西,何以为人?”
“指有长短,人有高下,兖州为富不仁的世家固然不少,却也不乏与人为善之辈,岂能一概而论?”
“那你说几个与人为善的世家给我听听?查证之后,我可以考虑赦免他们。”孙策竖起手指,又道:“凉君,既然你笃信圣人之言,我就奉劝你一句:圣人也说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你可不要跟我说什么以德报怨。现在进攻兖州的将士至少有一半是兖州人,你所说的每一个名字都会经过他们的审核,善与恶,不是你一个人能说了算的。”
凉茂张口结舌。他的确可以说出一些可以称为富而有仁的世家,但这样的毕竟是少数,在初平五年的那场大疫中,只有少数世家对百姓伸出了援手,开仓放粮,熬煮药汤,赈济百姓,大多数世家为了自己的利益都闭门自守,以至于曹昂为了不让这些百姓死于疾疫,不得不放开边禁,任由百姓进入豫州。那些被迫背井离乡的百姓自然恨死了那些为富不仁的世家,如今有机会报复,跟他们讲以德报怨岂不是自讨没趣?
孙策给满宠面子,没有拒绝他,却将决定权交给了兖州百姓,结果可能比他自己处理更彻底。
“大王,存亡继绝,义之大者。你若能网开一面,兖州自然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又何必多造杀伤?”
“我说了,以直报怨,不义之人不配得到存亡继绝的待遇,我也不指望那些人会痛改前非。箪食壶浆什么的,太遥远了。”孙策向后靠了靠。“再说了,我也没杀他,只是夺了他们的产业,让他们尝尝百姓终年辛苦却不得温饱的滋味。凉君,饱食终日,空谈仁义,这可不是圣人对你们的希望啊。劳其筋骨、饿其肌肤,这也是为他们好。”
凉茂哑口无言。
孙策打量了凉茂片刻,见他无再战之意,便挥了挥手,示意陆绩带他下去。说实话,他对凉茂有些失望。不管怎么说,从兖州一路走来,经过好几个郡,总能看到不少东西,有所感悟,现在说来说去,还是那些空话,他实在没什么兴趣听。
屁股决定脑袋,这些读书人眼里只有世家、豪强才是人,普通百姓的苦难不在他们的考虑之列,至少不占主要位置,这凉茂虽然有才,却也跳不出他那个圈子。兖州与豫州毗邻,相关的消息流通很方便,又有报纸,凉茂并不缺乏信息来源。他之所以不信,是因为他不愿信。
这样的人,只有让事实教育他,讲道理是讲不通的。
第2084章 老乡见老乡
凉茂跟着陆绩下了殿,站在宫门外,心中的郁闷化作一声叹息。
白跑一趟,自取其辱也就罢了,想救的人一个也没救成,让他备受挫折,莫名有些后悔。早知如此,还不如当初据城而守,死战到底呢。兖州也是礼义之邦,不乏舍生取义的仁人志士,岂能任人宰割,受此大辱。